欢迎访问学习雷锋网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古城淮阳爱心人士葛磊先进事迹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1/10/18 19:01:42 人气:136 标签:

传承非遗产品   智助残疾难人

——记古城淮阳爱心人士葛磊的先进事迹

总编:杨建红 主编:胡奇强  特邀记者:阎汝山  王德芝

周口学雷锋工作站站长朱德平


 葛磊,男,1981年生,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人,中共党员,复员军人,淮阳县政协委员,中国羲皇书画研究院理事,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高级民间艺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代表性传承人,淮阳县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淮阳县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获“周口市最美非遗传承人”“淮阳县十大杰出青年”“淮阳县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妻子谷穗,女,198410月生于河北邯郸,中共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代表性传承人,获“全国最美家庭”“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周口市残疾人创业模范”、“周口市青年岗位能手” “ 周口市十佳创业创新女性”“周口市向上向善好青年”“周口市三八红旗手”“周口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葛磊在学生时代就是一名聪明好学的孩子,高中毕业参军入伍,在解放军这个大学校更是好学上劲,刻苦锻炼。他以雷锋为榜样,争做一位雷锋似的好战士。部队的培养教育,雷锋精神的哺育,使他有了做人的准则,成为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标杆。 葛磊退伍后,也一直遵循这一做人标杆,成就自已,乐于做人,用自己的智慧才华,帮助众多的困难人走上光明辶路。特别是一些残疾人,在他的无私帮助下,走上脱贫致富路。

        葛磊退伍后,凭自己的聪明好学,学会了一手芦苇画技,这是一项非遗传承技能,在古城淮阳得天独厚。2011年底,夫妻二人成立了“金穗子”芦苇画工作室。并开始马不停蹄地准备芦苇画的亮相作品——《伏羲圣迹图》。这套图到现在提起来,葛磊都还是悲喜交加,心情复杂地不能形容——初创大的作品,是需要时间的,他和爱人当时从准备到出作品,大概经历了一年时间,这段时间里,俩人一天到晚马不停蹄地绘图,反复地修改,定稿,当时使用的原材料是从白洋淀买来的芦苇,一公斤要160块钱,每天工作结束,30平米的小工作室里都要扫出一大堆的废料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14个月,终于所有的稿子全部定稿了,这时,退伍的积蓄还剩2500元。这家里还剩2500元的消息长了腿一样霎时间传遍了,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人们对葛磊议论纷纷,说什么话的人都有。

        葛磊在困难面前没有屈服,他想起了部队首长教育战士们学习雷锋的事迹,是雷锋精神在他心中再次鼓舞了他。他勇敢的坚持创作下来。终于,震惊乡亲和各大媒体的《伏羲圣迹图》在爸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欣赏和定制的客户也随之而来。之前说三道四的人不仅闭上了嘴巴,有的还要来跟着学习。

          葛磊成功了,他没有自己沾沾自喜,首先他想到了家乡的困难人群。因为老家原是花炮之乡,鲁台镇的烟花炮竹曾经卖遍全国,因为安全问题,一个大型花炮厂爆炸,炸伤、炸残了不少劳动力,给很多的家庭带来了不可弥补的灾难。葛磊想到了这些人,想到了雷锋,他要以雷锋为榜样,用自己的所长帮助他们,夫妻俩开始对这些残障、贫困的乡亲们义务培训芦苇画技艺。也就在此时,他们向相关部门写了一封建言信,主张推广“非遗+残障”。以非遗手艺改善残障人的就业状况,以残障人的参与来弥补非遗的传承,使他们树立了生活信心,走上了成功脱贫致富。

        葛磊夫妇成立了“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创立“金穗子”芦苇画品牌。他们要帮助更多的残疾困难人群。他认真规划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推行“非遗+残障”残疾人非遗就业培训公益项目。只要愿意走出家门,伸出双手,在“金穗子”这儿就能找到生活的技能。公司在淮阳县陈楚古街落地后,第一个他们帮助的对象是丁叔——一个以捡废品为生的孤寡残障大叔,50多岁。他每天都会来葛磊操作间门前的垃圾桶,捡些丢弃的废料,葛磊也开始留心为他收拾一些纸壳之类的垃圾,后来聊天,得知他只有一个人生活,于是,葛磊开始隔三差五地留他在家里吃饭。一来二去,丁叔和他熟识起来,葛磊问他为什么不找个工作,“又不认字又残疾,你用我啊?”丁叔反问我。的确如他所说,其实,他不仅不认字,还残疾,还很瘦小。葛磊想了想,问他:“会划船吗?”“河边长大的人,咋不会划船?”“那我聘请你来我这上班,丁叔愿意不?”起初,丁叔不信,所以只是笑而不答,好半天说了一句:“你可怜叔,叔知道,但是叔能自己养活自己,你也不容易,说是开的公司,可这儿也只有你和你媳妇呀。”“下个月就上班吧,丁叔。”葛磊笑笑,递给这个年迈的老头一支烟。葛磊把芦苇采集的工作交给了他,他划船的技术很好,还会游泳,所以割起芦苇来很是得心应手。春节到了,葛磊和爱人给丁叔送去了米、面和油,另外给买了件上衣,丁叔高兴地不得了,说啥要请我两口子吃饭。说,活了半辈子,从没有请谁下馆子吃过饭,今天就想去饭店吃好的,今天也让他们(服务员)给咱端着吃。葛磊知道,丁叔是真的高兴。这一年,丁叔的工资是每月800元,有了收入,无论从吃饭穿衣与以往大有不同,就连说话的嗓门都高了。潘长江,周口鹿邑县人,一级肢残,2015年开始芦苇画的学习,20182月,其作品《华锦鸣禽》拍出36千元高价,成功完成了放羊倌到艺术家的蜕变。潘长江从小生活在鹿邑县农村,父母都是勤恳老实的庄稼人,说是庄稼人,确属无奈,在今天这个流行外出务工的年代,还苦守几亩田地,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二儿子由于天生残疾,从来不能直立行走,夫妻二人身体又都不太好,所以老大和老三相继外出后,潘长江便随父母留守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潘长江开始通过QQ、微信等外交软件寻求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看残友们有唱歌的、有按摩的、有从事电子商务的......对于自己这个大字不识几个又从未出过家门的人,似乎没有合适的职业。思前想后,潘长江决定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用积攒了多年的钱买了几只羊,想以此为生计,羊买回来,养了几天后,潘长江发现自己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最多只能管好两只。失败的养羊经历让潘长江更加苦恼,如何自食其力成了他的心头病。2015年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葛磊谷穗夫妇,接触了芦苇画。初学习,只是随着师傅左右看,不敢碰触——自己从未摸过剪刀,不知从何下手。半个月下来,又萌生了放弃的念头。这个时候,同是一级肢残的好友胡明明批评他:“你就坚持着学习一回行不,你在家呆了30年,浪费了30年,有啥收获?你就当在芦苇画上浪费3年,我保证可定有收获,生活开支你不用担心,由我负责。”师傅葛磊也鼓励他:“做芦苇画,只要你一颗恒心,啥都不需要,只要你是个苗子,一切生活所需,公司包了。”就这样,潘长江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白天晚上的练习把手磨了一层又一层水泡,浪费的原料堆了一箱又一箱,一年零四个月磨炼后,他领到了第一个月的薪水1000元,于常人而言,千元只是顿好饭,只是瓶好酒,而对潘长江来说,是大开的新生之门。的确如此,与潘长江同期学习的12人,唯有他学有所成。自此潘长江也成了芦苇画培训的负责人。一个放羊倌,从自卑到自信,从字不识丁到提笔绘图,从众人怜悯到鹤立鸡群,潘长江在芦苇画里如鱼得水。每每谈到芦苇画,潘长江只一句:“芦苇画是我的命。”陈海英是一级肢残,2017年经亲戚介绍开始学习芦苇画。陈海英和丈夫都是残疾人,在淮阳县的某个镇子上以修鞋为生,多年来风雨无阻,然而,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修鞋子的人越来越少。两人收入连家用都不够。“要不是政府照顾我们的生活,俺两口子可能拉棍子要饭了。”这是陈海英初见葛磊谷穗时说的话。夫妇二人不善言辞,平日里少言寡语,加之陈海英的丈夫严重毁容,确实没有合适的工作,县里帮助脱贫也为二人想了很多办法,但结果都不如人意。陈海英学习芦苇画除了丈夫支持外,亲戚邻居大都反对。都认为修鞋匠想学艺术,纯属异想天开。更有甚者,讽刺她天生就是只笨鸡,想飞上枝头变凤凰也得看看祖坟冒不冒这股烟。面对大家的嘲讽,陈海英二人置之不理——他们已经习惯了别人的歧视态度。“经历也是收获”陈海英说:“就算我手艺学不会,能在那认识几个谈得来的朋友,也知足。”20172月陈海英力排众议,开始了芦苇画技艺的学习。陈海英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虽然没有美术基础,仔细的临摹作品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芦苇画的制作工序于她而言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和磨炼,陈海英的小鸟已做得栩栩如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海英骄傲地说:“芦苇画是我生命里的钥匙,我这把陈年的锁,遇到芦苇画算是真的开窍了”。为了方便路途比较远的学员,葛磊在离公司不远的村子里租了一栋二层小楼,大家闲暇时可以自己做饭、烧菜,相互交流……天南海北的朋友聚在一起,成就了又一个和谐大家庭。娶亲,对于很多的正常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大事,但是,贫困和残障不同,首先,彩礼不一定出得起,甚至,婚礼都不敢往好了想,这些肢体残疾的朋友们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必须考虑的是,残障部位的相互弥补,甚至结合后的生育等等……2016年农历二月,全国各地香客拜谒人祖伏羲,淮阳县的庙会从二月二一直持续到三月三,葛磊趁此机会举办了“半个月亮”公司相亲会,为残障和贫困朋友牵线搭桥,促成美好姻缘。一滴又一滴的正能量,正通过芦苇画技艺的学习,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稳步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爱国,从自食其力开始!”公司的门口悬挂的几个大字是葛磊夫妇对学员们的要求和期待。他们说,国家要脱贫、要奔小康,俺们这些学员不能因为残疾和贫困拖国家的后腿,所以,于残疾人而言,不给社会添麻烦也是爱国。帮助一个人,稳定一个家,虽然不是惊天动地,起码帮助他们从单纯的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到通过学习技艺把自己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显著地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建立健全独立的人格,巩固了社会责任感,甚至把弱势变强势,以自己为榜样,影响和教育更多的其他弱势群体……这些人出身不同、残疾程度不同、手艺高低不同,文化和道德修养不同,但有一条是相同的——求实、求是、不求施!

“金穗子”品牌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自立利他、忠诚担当”的企业精神理念,上下一心,不断超越、追求完美。无论是我们的作品,还是更高于作品的残疾人生命艺术,都时刻闪耀着别样的光彩,都时刻彰显着我们“金穗子”残疾人团队热爱工作、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的精神风貌。“非遗+残障”项目的发展和推广,不仅为脱贫工作填补了残障就业的死角,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文化元素,更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素材,成为同行业复制的模板。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爱下,在雷锋精神鼓舞下,公司健康稳步发展,从最初的三两个残友,到现在的学员、工人遍布全国各大景区和文化街区,从最初的30平米的工作室到现在的可容纳百人同时学习住宿的“国家级残疾人非遗传习基地”和“国家级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从最初的推三轮摆摊卖货到现在的出口赚外汇,从十三五的脱贫工作到今天的乡村振兴,谷穗夫妇始终坚守初心,以习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引领,以残缺之躯坚守和传承祖国的国粹,以非遗手艺为祖国的繁荣增砖添瓦。


本文网址:http://xxlfgw.com/show.asp?id=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