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做的那些小事
总编:杨建红 主编:胡奇强 作者:徐艳丽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因为我爷爷那代人有弟兄四人,我爷爷排行老三,我大爷爷是一位很勤劳的农民,他会做烧酒,我二爷是一位煤矿的工人,我爷爷也是一位勤劳的农民,我四爷是家族中最厉害的一位,他是一位老红军,踏过草地,爬过雪山。
小时候经常看到四爷,开着三轮电动摩托回家,就是警察开的那种,电影上打仗片上有那样的电三轮,现在没有那样的交通工具了!四爷每次回家看望我的老奶奶时,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会围着,唧唧喳喳像一群小燕子一样!因为村里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所以每次四爷回家时,不仅稀罕他骑的三轮电摩托,也总能吃到很好吃的糖果,那时候的糖果都不带包装的那种,不过还挺好吃,现在却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糖果了,尽管现在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糖,可都不是小时候的那种糖那种味儿!
四爷长的挺帅的,浓眉大眼,身材威武,他穿的军装胸前和肩膀上都带着各种奖章,小时候看不懂那是官衔的标志,就感觉四爷不愧是我们整个大家庭的骄傲!
我爸爸是四爷最喜欢的侄子,这可能也是受老奶奶的影响,听我奶奶说四爷当年为我爸在县城里安排了一份工作,可我爸就是不去,他就喜欢在村里做他的乡村医生,那时候叫赤脚医生。
我大爷爷家没有孩子,我二爷家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我四爷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爷爷家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我爸爸是大儿子,也是他那代所有弟兄中排行最大的。由于父亲是整个大家庭中排行最大的,所以在老奶奶的眼中,父亲是最受宠的,老奶奶特别宠爱我爸爸,听我奶奶讲,那时候虽然穷,老奶奶算是村里还说的去的,因为我四爷是一位老红军,一家人都在县城里,老奶奶平时把四爷给她带的好吃的,老奶奶都让爸爸多吃点,那时候听我奶奶讲,村里人很少喝手擀面,也就是过春节的时候才喝面条,可是只要我爸爸一费劲,我老奶奶就马上为他擀面条,想想我爸也真是够得老奶奶宠爱的了!
我记忆里的老奶奶身材中等,面容慈祥,白白的皮肤,一双双眼皮大眼睛,五观精致,头后面经常梳着一个鑽,最让我呐闷不解的是她还有一双小脚,那脚简直小的可怜,后来我才知道,她们那个年代谁的脚小谁就最美,想必老奶奶当年肯定是最美的!现在想想那不过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罢了,要是我,宁愿一辈子嫁不出去也绝对不能裹脚!
记得在我刚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老奶奶就去世了,算是寿终正寝,享年九十八岁。
这些快要模糊的记忆,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我们那个大家庭很温暖很祥和,虽然生活清贫,却总能感到一大家庭的人团结,祥和,纯朴,温暖!
虽然我的家庭是农民,但每次吃饭时,我爸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给我们讲的都是四爷当兵打仗的故事,不仅讲四爷,也时常讲毛主席的故事,虽然爸爸不会祥细的给我们讲毛主席的伟大,但从他这些故事里,能看出爸爸不仅崇拜我四爷,他也崇拜伟大的毛主席。因为我爸爸的药房里的桌子上有毛主席的雕像,白色的,可能是瓷器的,墙壁上有毛主席的单人挂相,毛主席穿的一身长大衣,很伟岸很魁梧,还有一张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刘少奇四人的合照,还有我四爷穿着一身军装的照片,另外我爸爸行医经常背的那个小药箱,木质的,上面不仅有红十字字样,还有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除了这随处可见的毛主席的挂像,雕像之外,还有爸爸穿的中山装上衣上,也配戴着毛主席头像奖章。
记得有一次,爸爸讲毛主席把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1938——1941)
第二阶段时战略相持阶段(1941——1943)
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
我爸说从这抗日战争三个阶段要记住,以后学历史会考试哪三个阶段。
虽然我们那时候理解不了爸爸讲的这些,但是现在想想,虽然我爸爸不是军人,他没当过兵,但从他经常给我们讲的四爷的故事,和毛主席的故事,能看出他很崇拜毛主席和四爷。
由于小时候,那个年代也没有手机,不像现在这么方便,那时候连照相都很少照,所以小时候的记忆都快模糊了,那时候如果我写日记该多好啊,就可以把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清楚的记下来!
记忆里的爸爸,经常把我们家多余的东西无偿送给别人,记的他那时候和邻居一起从外地进了很多缸,有大的有小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压水井压水做饭,所以都用缸,小麦玉米也用到缸,我记得那些被大车拉到我们那小村的缸,摆的满街都是,周边几个村的人都来买,这是我爸做的一次生意吧,因为他要养活我们五个孩子,单凭他做赤脚医生难以解决一家人的清贫。那些没卖完的缸,我爸就送给村里的人。
还有就是他经常半夜被村里人喊醒为人治病,那时候的医疗卫生条件不如现在,所以那时候发烧的有病的人总是那么多,还有时常有小孩身上出疹子,等等,总之爸爸每天都很忙,为此我的妈妈还经常抱怨爸爸顾不上帮妈妈带孩子,家里的家务全是妈妈一人在干。
听我妈妈说爸爸为村里一对没有儿女的老人,无偿输自己的血;把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领进我家,让他吃饱住了一晚,第二天送给他吃的穿的让他回自己的家去;还为河北一位做生意被山东的人骗的身无分文的商人,带到我们家提供吃住,第二天送上盘缠让商人回家,后来这位商人成了我爸一生的朋友!至到现在这位大伯还健在,和我爸是真朋友,记得我爸葬礼那天,我这位河北的大伯哭的热泪盈眶;另外还经常给我的大爷爷和大奶奶老两口送吃的喝的,反正我小时候总记的,每逢家里做什么好吃的,爸爸都安排我和姐姐,弟弟分班给老奶奶,爷爷奶奶,大爷爷,二爷爷,都送去品尝,那时候我心里不明白,这是一种对长辈的孝,反而认为爸爸很俗气,就比方包一次水饺吧,爸爸就让我们挨家挨户给长辈送,我老奶奶家在村东头,我爷爷家住村西头,二爷家在村南头,大爷爷家在村北头,虽然我那是小村,但每次命令我和大姐,大弟,三妹去送的时候,我们心里是不情愿的。现在想想觉得当时的想法挺好笑的!
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现在想想,在那个温饱还没彻底解决的年代,爸爸践行了对长辈的孝道、对邻里乡亲的乐善好施、对不管严寒酷暑的病人的随叫随到医者仁爱之心、同时还有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晚上,爸爸正在和我们吃着晚饭,突然被邻居喊:“快去吧,谁谁家二小掉水坑里了…”我爸二话不说就和邻居一起跳进坑里救人去了!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最让我爸出名的是他会给人做穿线手术,这种穿线手术治胃病,很多人都被他治好了,最远的有山西的和河北的,山东的,都来找他做这种穿线手术。为此我爸爸还交了很多远方的朋友,可是我妈妈并看不到爸爸身上的优点,反而她总是一副劳累不开心的样子,现在我才明白爸爸在为别人忙着,行的是一个医生本有的职责,妈妈在为我们兄妹五个忙着,肯定很累,一人忙着五个孩子的吃吃喝喝…
不仅如此,我爸还时常免费给人家治疗,其中有一位河北的病号,我记得最清楚,这个病号是一个和我大小差不多的女孩,面黄肌瘦,通过我爸的治疗,她家很穷,我爸是没收她家的费,这女孩病好了,她父母非让她认我爸为干爸,我爸爸说大可不必!从这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让我看到了爸爸无形中在践行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许他这种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也许是受我四爷的影响,也许是受那个时代的影响,也许爸爸本就是有一颗知行合一的大爱品质,这种既没有为国杀敌,又没有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反而透射出父亲内在里住着一颗上善若水的心!
我感恩生命中有这样的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虽然是一个清贫的农民之家,但平凡善良的父亲用他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教会了我做人的意义,和心怀善良对待别人!
虽然小时候不懂父亲做这些事,不管是对亲人长辈的孝道精神,还是对乡邻街坊的乐善好施精神,对病人的医者仁爱精神,对陌生人的雪中送炭精神,还有对街上的流浪者的提供温暖帮助的雷锋精神,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影响了我的成长,带给我对人生的太多感悟与思考!
他用行动给儿女树立了榜样,虽然他从未用完整的理论来讲大道理,他只是给我们讲了一些小故事,做了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小事,但那个年代的父母,或许都是做的多说的少吧!
我感恩平凡善良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