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酷暑三伏天,刘首长找到我,说他曾经解放过的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万福村要出一本集子,托我给作个序。这令我十分兴奋,同时又很为难。兴奋的是一个中国最基层的组织,能够如此重视国防,关爱军人军属,使我看到了“让军人成为社会最尊崇的职业”正成为各级的积极行动;为难的是多年不“爬格子”,笔锋生钝,恐负老首长厚望和万福村人民期待。为不负众望,看完相关资料介绍后,硬着头皮将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付诸笔端,且作抛砖引玉之用吧。
革命战争年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然而,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一些人的头脑中,“无钱的不行”的思想重了,“无军不安”的思想淡了,在全国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当兵冷、征兵难”问题。万福村却能在经济建设大潮中,矢志不移抓国防建设,8任村支书带头送娃去参军,建立了“走卫国拥军路,打心系国防牌”的好机制,形成了“参军才算英雄男,当兵就是尽义务”的好村风。一个原来仅有1000余人,现在也只有3000余人的小村庄,从1955年到2017年,先后向部队输送254名优秀青年,书写了和平年代矢志保家卫国的辉煌篇章。万福村是全国千百万基层组织的一个缩影,又是一个卫国拥军的典范。由此,我想到了当年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许多矛盾问题集中在基层,基层群众往往最有智慧解决。象万福村这样,安不忘危,富不忘战,不正是解决当下国防建设现实问题的一个典范、一面旗帜么?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保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万福村不仅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而且躬身践行在前。自上世纪50年代起,他们就成立了党团员和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助耕服务队,帮助烈军属排忧解难。村卫生所给烈军属、伤残退伍军人看病,免收挂号费、出诊费。在新兵入伍时,全村老少象办喜事一样用红花、锣鼓和鞭炮相送,参军入伍如同中了状元一样光荣。他们还建立完善了卫国拥军工作机制,大力宣传卫国拥军工作,把爱国拥军作为一项基础性、常规性、长期性、政治性任务来抓。特别是近年来,成立了“双拥”服务社,举办了“军民鱼水情”文艺晚会,投入80多万元建成了拥军园。拥军长廊、“八一”亭、“心连心”雕塑、“双拥”公约牌、复退和现役军人荣誉墙……,一景一物处处都在诉说和陶冶着万福人民的爱国拥军情怀。作为万福村的子弟兵和军属,时时受尊重,处处受关心,感受着无上荣光。当下,各级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正在探索如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万福村人民走过的路,不正是现成的参考答案么?
好氛围不仅激励着现役官兵安心服役、建功军营,而且激励着一代代优秀青年投身火热军营,激励着复退军人保持本色、继续前进。从万福村入伍的254名青年,个个报效国家,不负众望,先后有37人当上干部,136人入党,245人次受到记功表彰,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尽管现在富起来了,尽管大多是独生子女,但只要到了当兵的年龄,都会主动报名应征,每个家长也都积极送子参军。如今,万福村有200多名复退军人,虽然他们的军旅生涯已经结束,但是他们退伍不褪色,发扬军人那份吃苦耐劳、善打硬仗、甘于奉献的本色,涌现了许长友、陆传美、金鸣、陈永琪等一大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跑人、带头人,成为村里的宝贵财富。
旗帜引领前进方向,先锋凝聚奋斗力量。我们期待,这个曾经获得江苏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心系国防模范村”荣誉称号的万福村,能够在“新时代”卫国拥军路上作出新的业绩。成为中华爱国第一村,我们更期待,有更多的“万福村”涌现在祖国的大地上,早日形成“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浓厚氛围,那将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注入磅礴力量,那将是国家之幸、民族之福!
作者:施彩虹
编辑:韩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