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习雷锋网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教育职业是良心工作 ——请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5/8/2 20:00:24 人气:153 标签:

教育职业是良心工作

        ——请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总编:杨建红  编辑:大汕建强                          

 一,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

    教育好孩子是全人类所有家长与老师几千年来的共同愿望,孩子生来就想学坏的也几乎没有!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尽人意的孩子呢?我们没办法叫孩子反思!我们是不是该自己反思反思呢?

    我们大都读过《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本性相近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教育以及与施教者的不同而使受教育的学习者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可这个差距我们往往又无端的推给了受教育者 ——孩子!这样做公平吗?有个说法:“问题出来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找就通了!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一找就疯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还记得我在农村老家干活时,见一个人飞跑着追一个兔子没有追上!另一个人说:“你那么大个子个人怎么连个小兔子都追不上呢?丢人不?”那个人张大嘴没啥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持久的系统过程!比如,叼着香烟对孩子说“吸烟有害!”孩子会信吗?你打着麻将叫他好好学习,有用吗?自己抱个手机在那里不亦乐乎的看,反而要求孩子学习呀学习!能有作用吗?一个自私自利遇事斤斤计较牢骚满腹的老师能教育出大公无私的学生吗?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吓假神!”打铁还得自身硬,你想教育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得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我们都是学而知之者,我们的孩子没有学会没有学好的原因也可能是我们没有教育好他“屋漏在上,治理在下”能起作用吗?孩子没有学好!我们是否自问一下,怎样教育他学好了吗?学不好是他的责任,那教育不好呢?【小螃蟹的故事---小螃蟹的妈妈不让它横着走路,一横走就打它,打怕了小螃蟹就坚决改正,说:“妈妈你给我走个好的样子叫我学学好吗?”螃蟹妈妈就非常认真的走了几步自认为最好的样子!结果也是横行!】我们想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无论任何家庭,养个孩子都不容易,人家可能都是抱着培养正部级的标准培养的,有人说:养一个孩子一般要吃一吨多母乳,是一个妈妈体重的三之五倍!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所以说:“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是每一个家长和老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我个人就一直把自己承担的教育工作时刻当良心活来干,上班39年从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我的原因被赶出教室或者是停课请家长什么的!总是认真备课,认真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尽最大努力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所以、我教的学生最后考上清华北大,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的比较多!几十年前的学生见了还说:“老师做您的学生,即使学不好,最起码不学坏!”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生最知道老师是不是真的对他们好!老师的良苦用心决不会白费!

    要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鲁和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要想具有渊博的知识必须得经过艰苦的学习过程!只有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基本会用,才有可能说,有了渊博的知识!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做学问聪明人得吓笨功夫!”那么一般人又不想下笨功夫能学好吗?关键是很多人知识不多,还不承认自己愚昧!不习惯思维,还不承认自己粗鲁和蠢笨,认为手机会用,游戏会玩还不是知识吗?那几岁小孩儿会玩,八十老头老婆会玩儿;又怎么说呢?没有高尚的情操,还不承认自己卑俗!连怎样对待时尚都不知道,染个黄发,身上纹个张牙舞爪的图案,穿个烂脏的乞丐服就认为自己时尚了!什么原因?没有高尚的情操就不知道什么是高尚!自己可悲也不知道可悲在什么地方?多么可悲呀!所以古人说:“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味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教与学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知不足”“ 知困”!那么学起来就有劲,教起来就有方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进行好教育的问题 !所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是思想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什么逆反问题,玩游戏问题,等等问题大概都不是什么主要问题了 !

    学习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但与之相关的有“五辈人”【爷奶、父母、自己、子女、孙子女辈】与其荣辱与共!关系着五辈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这不得不要求每个人都得认真对待!所以,我好说“学生自己不学,本身就是错,干扰别人是更大的错!甚至是坏良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比如:现在的学生将来你不是高中生、大学生那你将来有子女了怎么有脸要求你的子女考高中、考大学?他一句话“你咋不考呀?”你怎么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连检查子女的作业对不对都不会,你咋要求他好好学习?

    现在的学生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到今天为止是学习、生活等各种条件最好的一代!以前的人由于社会、家庭、经济等等各种原因,有些能活到现在都非常不容易了还说学习呢?因此今天听我讲座的人绝对不能用我说的话:“你咋不考呀?”来质问你们的父母们!那会很伤他们的心的!【我知道的几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另讲(我是一周吃十八顿玉米面馒头就玉米面稀饭学习出来的!】

二,当前教育中老师与家长所共同面对的巨大难题。

    上面我说了,现在的学生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到今天为止是学习、生活等各种条件最好的一代!可惜的是,也是受各种干扰最严重的一代!什么游戏!微信!不良信息!虚假宣传!各种不良诱惑等等。不要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健全的学生了!就是大人,有几个能真正安心的坐那里认真的看会儿书,学会儿习?有比较健全认识的大人还控制不住自己呢?看看办公室,商场,车站等等人员集中的地方,人们都在干什么?再看看他们有几个拿着手机在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学习不好才不奇怪,学习好才奇怪呢!话又说回来,如果现在的人们都用对待手机的热情程度来对待学习,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习不好学习不好呢?

    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重知识讲解轻个性辅导,师生沟通少不能因材施教;重参考资料轻大纲指导,盲目教条,缺乏战略主动性;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知识,轻实验操作、只授之以鱼、不授之以渔,重解题数量、轻知识质量和分析过程,搞题海疲劳战,重主观判断,轻反馈作用;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和个体素质的提高,重个人钻研,轻集体讨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想知识是怎么学会的?我看到个资料非常好!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我听过的我会忘记【两周后记住15%】!我看过的我会记得[两周后记住35%]!我做过的我会理解两周后记住[75%]!【会75%的知识一般情况下可是连重点高中都考不上的】我教过的我会掌握[两周后记住99%以上]!”所以说知识不是听会的!这也是我们的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配越厚,学习成绩越来越分化的原因之一吧?我可能把大家讲糊涂了!其实一切的一切就是一个方法问题!你不要管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你一定得有方法去学习!【读;70分与90分的差距】(方法的解释:方、处方!法、应用、吸收!方再好没有法吸收不会应用,就是无效的方。想想神医喜来乐治瘟疫!“什么是接受?就是首先从思想意识上主动的去接,而后才是受!”)因此说:“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老师教的方法在老师、可能在老师那里管用!但学生会不会用呢!所以学生必须得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无论什么方法?如果你自己认为没有学会!那就不是好方法,那就必须再找方法!

    解放军最近就提出了个非常响亮的口号:“打仗打不赢一切都是零!”讲以上这些的主要原因是干任何事情都要注重实效!

   学习知识就像蒸馒头一样!第一遍没有蒸熟,就是(时间、精力、财力等)多重的浪费!所以我曾设想把好老师和好学生集中在一起有可能教出更好的学生!但好学生应该更能吃得苦!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有时候“傻”小子能练出好武功!值得深思!【崔永元提倡;素读(先不带任何自己主见的去读书!)很好!我大约就得益与此!比如,陈平的六出奇计!】

    还好我们还有这样好的机会和体验。【有个性化的教育等等 】有人为我们做人生进步的阶梯!有人给我们做有效的指导,希望我们共同珍惜这样的机会!争取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都要好好把握,抓住每一个灵感!力争都能有共同的提高!

    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大人小孩都几乎处于浮躁多动,没有头绪的环境当中!更何况学生接触的几乎任何一件事情都比学习有趣!他们还怎么有心思安心的学习?

三,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成就或毁掉一个孩子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人的大脑有多强大?拿人的大脑与最先进的电脑来做个对比。一般电脑可以储存25万张图片,两万首歌曲,几百部完整的电影,现在一个手指大小的U盘就足够了。

很厉害吧?!

但我们来看看人的大脑,据统计,人的大脑每秒钟可以运行一万亿次,而你甚至没有察觉到。

 是什么让人60万亿个细胞每秒钟进行处理6万亿件事情?

这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是那个被称为“潜意识”的东西。

人的潜意识可以做几乎所有事情,但只除了一件事情它无法做到。

这件事可以帮人把美好的事物吸引进生活中,但也绝对可以摧毁人的健康。

    潜意识无法做到的那件事是什么?是它无法区分人大脑中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在你想象中的。听起来很可笑,是吗?回想一下,做噩梦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醒来后心脏在剧烈地跳,在流汗,惊恐无比。

    其实那个噩梦只发生在头脑中,并没有真的经历到任何危险,但的大脑并不知道,对噩梦产生的心理反应,就好像它真的发生在现实中一样。

    人有时会把负面记忆和负面想法保留在头脑里,不止想到那些负面记忆,还会和别人分享它。甚至指挥自己的行动!当人想着那些负面记忆时,大脑就发生了改变,分泌皮质醇(压力荷尔蒙)进入血液,它会弱化你的免疫系统,抑制白细胞线粒体,从而导致患病几率升高。这些都是因为传播负面消息,都是因为人的思想。人不可能说别人的坏话而不伤害自己,要记住这一点!在人可能接触到的任何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头脑中的想法更重要的。

    我们平均一天产生60000个想法,我们的现实不只是由我们经常反复经历的那些思想决定的,而且主要是由那些负面思想决定的,包括对过去的不幸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糟糕情形的恐惧。

    在我们产生负面想法的那一瞬间,我们的身体就在分泌皮质醇这种“压力荷尔蒙”进入血液,从而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我们的思想创造了我们的行动,一部分人相信,外在环境造成了人们的焦虑、压力、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健康都保证不了了,还说什么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潜意识里面只有肯定没有否定!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不要总想那个苹果!”他就会想苹果!“你不要总想乌兰图雅!”他马上会想到乌兰图雅在唱的哪首歌!“你不要总想着你有病”他马上会想到病!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多说肯定语,少说否定的话,不然就等于给孩子做你认为“不要”后面的误导!

    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里,有人感到很兴奋,有人却感到压抑?因为没有哪种境遇本身会让任何人感到焦虑,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它的反应。

真相是:人自己创造了人的焦虑,而不是外在的境遇。

    当你从根本上真正理解了这个真相,你就开始明白,你自己控制着你的焦虑,而不是境遇在控制你。

    这种领悟会带给你极大的解脱感,如果是你创造了它,那么你也能消除它。

你的思想控制你的人生,你创造了你自己的一切。


明智地选择你的思想吧!祝福你早日明白这些道理!

下面几个主题只简单说一下,以和大家共同思考!


       五,只有学生接受并产生良好效果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六,这个世界是由信心创造出来的!

       七,珍惜生命比期望成功更重要!

       八,不学好就可能有更多学坏的机会!

        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附注:《70分与90分的差距》

     新学期虽刚刚开始,但不少家长就感到有些困惑。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教室,同一位老师,上同一堂课,甚至做同样的作业,为什么自己的孩子70分,人家的孩子90分?70分与90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20分的差距,而是表现出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带有本质性因素的差异。而这一差异源于他们在“第三次学习”上的不同。

     据介绍,学生学习知识可分为三个阶段:“上课听讲”可称为“第一次学习”,更多的表现为接受性的学习:“回家作业”是“第二次学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消化与记忆;而此后的知识深化过程便是“第三次学习”,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梳理和举一反三的升华。经过前两次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基本知识,并能够简单应用,基本上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是,仅有这两次学习,知识还只是机械地存贮在学生的大脑里,而且不系统,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遗忘率也高。而“第三次学习”才是真正形成能力的关键一环。

 所谓“第三次学习”,是在第一次、第二次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学习的深化过程。首先,要对基本概念、定理在弄清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理解成记忆,是内化成本领,而不是光靠死记硬背。然后,要对以往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前两次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穿成线,连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明理”的境界。

 学生往往意识不到“第三次学习”的重要性,以为上课听好了,作业做完了,似乎完成了学习。而家长又不了解“第三次学习”如何来进行,买来许多课外辅导材料,一味让孩子埋在习题堆里。由于不得法,这些努力充其量是对第一次、第二次学习的机械重复。一些学生尽管可以把习题做得滚瓜烂熟,对题型了如指掌,但成绩却总是在70分左右徘徊。这是因为机械操练能散发的能量极为有限,重复作业产生的提高幅度狭窄,不通过内化知识很难转化为能力。

    据对优秀生的调查,他们取得的成绩并不是靠大量的习题堆积起来的。关键在于他们在课后能够找到那些深入理解的知识点,会进行比较,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即有效进行了“第三次学习”。这种“第三次学习”,实际上是学习上的“智慧学”,学习归根结蒂是学习聪明,知识应当成为走向聪明的桥梁,而不是束缚思想的枷锁。

    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大人小孩都几乎处于浮躁多动,没有头绪的环境当中!更何况学生接触的几乎任何一件事情都比学习有趣!他们还怎么有心思安心的学习?

本文作者:河南平顶山市第五十六中学,初中物理高级教师

杜伏龙(笔名:童心)。


本文网址:http://xxlfgw.com/show.asp?id=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