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习雷锋网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2025年第二季度“西安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开始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西安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5/6/19 9:12:25 人气:21 标签:

2025年第二季度“西安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开始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西安   

总编:杨建红 副主 编:范京磊    编辑:大汕

    西安因你而美 文明与我同行 2025年06月16日 18:19  

     千年古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和光同尘,向阳而行,无论昼夜寒暑,为身边群众守望相助,用爱与善温暖着这座城市…… 

     美丽西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恪尽职守、以诚立业,无论春夏秋冬,为城市发展无私奉献,用忠诚与汗水助推着西安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他们,是市民群众身边的榜样; 

 他们,是城市文明风尚的标杆。 

     讲述好人故事,弘扬榜样力量。四月份以来,西安市启动2025年第二季度“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面向全市广泛征集好人故事线索,经过社区、单位和区县(开发区)、市级部门的逐级推荐评议,专家评委集体讨论评议,拟推选翟茂盛等21人(组)为第二季度“西安好人榜”候选人。现将他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请广大市民群众评议监督。 

 2025年第二季度《西安好人榜》 事迹展示评议

           “助人为乐”好人:翟茂盛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523.png

  翟茂盛,男,1948年7月生,新城区自强路街道联志社区居民。

     1982年,翟茂盛开办了红蜻蜓发屋,时常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为老人及困难群众免费理发,翟茂盛的爱心义剪已经持续了40多年。开办之初,便为一个叫张金山的半身不遂老人上门义务服务,并常年免费教家庭困难的学员学理发。从那时候起,社区里半身不遂、瘫痪老人成了翟茂盛多年上门服务对象,逢年过节,理发店特忙时都会放下生意,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再忙都照去不误,对生活困难者,都不收费。2023年,翟茂盛加入了自强路街道“你好小爱”志愿服务队,公益理发已由联志社区传递到街道的其他社区,他始终秉承“随叫随到,走到哪理到哪”的理念,热情给大家服务。2024年重阳节,他作为一名老人,也坚定地站在公益理发的岗位上,连续两天服务了50多名老人。 免费理发看似简单,但翟茂盛老人坚持了43年,他用这种行动传递着邻里间互帮互助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朴实情怀。 (新城区委文明办 推荐)         

 “助人为乐”好人:王林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531.png

  王林,男,汉族,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陕西五十佳志愿者、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协会学雷锋志愿服务团团长,西安市关工委首批十位五老专家,新城区关工委老战士英模报告团副团长。

     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是退休后王林的主要工作。王林总是骑着电动车去宣讲,秉承“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想法,他总是婉言拒绝机关单位、学校的车接车送。在新城区关工委的具体引领和正确指导下,王林走进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机关警卫部队、新城区八十九中学教育集团尚德中学、实验小学、育英小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存济医学中心等地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教育活动,宣讲累计达100多场,听众逾5万人,陆续被32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王林被省委社会工作部等单位授予“陕西十佳公益志愿者”荣誉称号,市委文明办授予“西安好司机”荣誉称号、市文化和旅游局授予“明星驾驶员”称号。同时,被陕旅集团授予“建党百年优秀共产党员”“服务之星”称号,个人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 (新城区委文明办 推荐)       

    “助人为乐”好人:谢亦竹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539.png  

  谢亦竹,女,2002年5月生,入党积极分子,陕西长禾影业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陕西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基金会志愿者总队副队长。

     谢亦竹2017年加入陕西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基金会志愿者总队,她在公益路上用8年的坚持,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总队举办的“关爱星星孩子书画义卖”“孝行天下关爱老人”“爱心圆梦公益助学”“践行公益筑梦成长”等大型公益捐助活动中,她策划组织了20多场志愿者演出节目,共筹集37万余元。在蓝田县陈家滩小学,谢亦竹组织志愿者们捐献书架、桌椅和5500册图书,为这所乡村小学建起了明亮的图书室,还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她坚持在西安市“日行一善爱心粥屋”做志愿者,从2021年开始,每周末她都会来到莲湖区星星家园,陪伴这里的残障孩子们朗诵诗歌、画画、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带着星星残疾人家园的孩子们到秦岭野生动物园亲近大自然,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从2018年开始,连续6年荣获陕西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基金会“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莲湖区委文明办 推荐)       

    “助人为乐”好人:李妮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546.png 

     李妮,女,1981年9月生,西安市周至县二曲街道八一村村民,西安市爱在路上公益服务中心专职志愿者。曾获评“西安市五星志愿者”“陕西省最美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自2014年投身公益以来,她参与实施“小桔灯”公益助学项目,辐射西安市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以及咸阳市等区域,累计帮扶贫困学校36所,受助学生6000人次,捐赠价值约百万元物资,为413名孩子完成微心愿,带领203名留守儿童走出大山,为781名贫困家庭儿童捐赠爱心温暖包。“小桔灯”公益助学项目荣获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三星项目。她连续多年开展“暖阳助老”行动,为周至县400余名易走失老人发放黄手环,走访600余户贫困家庭送温暖;她带领青少年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累计植树5000余棵,发放环保倡议书3万余份。  (周至县委文明办 推荐)      

      ❖       “见义勇为”好人:蒙敏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552.png

      蒙敏,女,1990年8月生,中共党员,西安大兴医院麻醉手术二科主治医师,西安大兴医院院内外“心肺复苏”培训讲师。荣获医院青年医师大比武一等奖及“优秀员工”称号。

     2024年10月2日,蒙敏和家人在宝鸡市九龙山大水川景区游玩,在观看表演期间,一名骑马演员突然摔下马。蒙敏凭借专业直觉,迅速判断情况的严重性。她立刻采取行动,穿过人群,翻过一米多高的栅栏,跳进马场,并高喊“我是医生”,同时指挥现场人员清场以防二次伤害。蒙敏迅速对演员进行了初步检查,发现其已失去意识,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均消失,没有胸廓起伏,她当即判断小伙是心脏骤停,情况十分危急,立即呼叫旁边的人拨打120。同时对小伙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大约4分钟左右,小伙的意识逐渐恢复。蒙敏发现小伙腿不能动,不排除脊柱及四肢的骨折和脑出血的风险,蒙敏协助景区工作人员将小伙护送至山下,与赶到的120医生进行了病情交接。

     经过3个月的康复,小伙已基本恢复了健康,和家人专程前往大兴医院,向蒙敏赠送了一面写有“康复感恩记心间,突遇险情施仁爱”的锦旗。 (莲湖区委文明办 推荐)       

 “见义勇为”好人:张望、李航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00.png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05.png

     张望                                             李航       

     张望,男,1986年1月生,西安好运汽车有限公司出租汽车驾驶员。

     李航,男,1989年2月生,西安市公安局浐灞生态区分局治安大队辅警。 

    3月22日凌晨3点左右,夜班司机张望拉着乘客李航去单位,途经西安北二环与未央路立交桥附近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发现前方100米左右,一辆白色轿车撞在了路墩上。情况紧急,张望打着双闪将出租车停在路边,和李航立即下车救人。此时,发生事故的车辆已经开始有火星冒出,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利用黄金救援四分钟时间,徒手破窗将事故车辆内的4人全部救出。此时,火势开始向车身迅速蔓延,担心被救者受到二次伤害,张望和李航一起将被救出的4人逐一移到了路边,并拨打了120和119进行求助。不久,白色轿车已经被烧成了一副“骨架”,被救的4人得到了医护人员的救助,张望和李航这才放心离开。两人见义勇为的事迹先后受到CCTV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影响广泛。 (未央区委文明办、市公安局、市总工会 推荐)       

 “见义勇为”好人:刘新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12.png

      刘新,男,2002年12月生,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退役军人。曾荣获武警北京市总队执勤第六支队“四有”优秀个人、个人嘉奖、大队先进个人,西安市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铜奖等荣誉。

     2025年1月6日17时左右,刘新从新城区万寿南路地铁站附近路过时,一位老人突发疾病摔倒在地,作为一名退伍士兵和护理学专业学生,他毫不犹豫走上前对老人展开救助。他通过观察老人的呼吸、面色等判断老人的身体状况,凭借所学知识实施急救措施。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确保专业救援力量能尽快赶到现场。在等待的过程中,刘新始终与老人保持沟通状态,帮助老人恢复意识。急救人员到达后,他还一起前往医院,跑前跑后帮忙办理各种手续,直到老人家属赶到。在老人接受治疗期间,他也一直守在旁边,等到老人病情稳定,他又陪同家属将老人安全送回家。随后,他还专程前往老人家中,关心老人的康复情况。刘新挺身而出救助老人的行为,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彰显了高尚品德,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长安区委文明办 推荐)       

 “见义勇为”好人:徐晨浩、朱自豪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19.png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25.png  

     徐晨浩                                     朱自豪     

     徐晨浩,男,2005年8月生,共青团员,现为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大二学生。

     朱自豪,男,2004年7月生,群众,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二学生。

     2024年1月20日晚,徐晨浩与朱自豪在西安火车站南广场散步时,发现一名男子站在护栏外,身形静止不动,经过攀谈发现神情恍惚,似有轻生倾向。两人立即上前与其对话,耐心安抚其情绪。朱自豪一边稳定男子情绪,一边试探性地伸手拉住他的胳膊,让他远离护栏,徐晨浩借上厕所之机及时报警。等待警方期间,该男子情绪失控,试图跳下下沉广场。徐晨浩和朱自豪分别拉住男子双臂,将其托举,民警及安保人员也及时赶到现场加入救援行动,合力将男子拉回护栏内,暂时脱离了险境。然而情绪极度不稳定的男子突然借口“上厕所”,趁众人不注意,猛然转身朝着另一侧的下沉广场奔去。徐晨浩与朱自豪毫不犹豫地迅速追了上去。在男子到达护栏之前将其拦住,在众人的努力下,男子终于被带离了危险区域。 (曲江新区文明办 推荐)          ❖     

  “诚实守信”好人:王贵民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32.png

      王贵民,男,汉族,1968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家住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席王柳巷83组,现任西安站北客运车间安检客运员。 

    2025年3月15日清晨7:38,王贵民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正当他工作时,突然在传送带的末端发现了一个黑色的背包。凭借多年的经验,他迅速判断出这是一件旅客遗留的物品。于是,他立刻向周围的旅客们询问,却没有任何人知道背包的主人是谁。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等待,一名旅客急切地找到了他,声称自己的背包遗失了。在王贵民询问背包内具体物品时,旅客透露背包内有12万现金,王贵民立即通知了班组长并报告了执勤民警,班组长和执勤民警将失主带离人员密集区域,当着旅客的面打开了背包,仔细核对旅客所说物品,并将背包完整无缺地交还给了失主。失主想用现金来表达对王贵民的谢意,然而,王贵民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失主的好意。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中,王贵民始终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多次拾金不昧,帮助旅客找回了遗失的各种物品。 (经开区委文明办 推荐)       

    ❖       

 “敬业奉献”好人:杨潇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39.png

   杨潇,女,1989年9月生,中共党员,碑林区张家村街道黄雁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杨潇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创建出全区首个“小红船”为民服务直播间,全省首个“融救联助”服务体系等多项为民服务特色品牌。覆盖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六大服务领域,构建了“物质+服务”的全方位救助模式,目前“融救联助”服务体系已在全省范围推广。针对辖区人口基数大,老年群体及特殊困难群体多的现状,杨潇带领工作人员连续100多天开展“敲门行动”精准搜集群众需求,并通过融合政府、双报到党员、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内外资源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关键小事。又相继推出“雁巢”志愿者孵化体系,为辖区瘫痪人员解决就医问题、为失残失智人员提供“喘息服务”、为空巢留守老人提供“代理儿女”陪伴等,并长期照顾辖区五保户老人。截至2025年3月,累计帮扶困难群众156人,解决弱势群众需求385件,被老人亲切称赞“小杨书记胜闺女”。杨潇同志多次接待国家级和省内外民政系统参观调研,个人先后荣获“全省社会救助先进个人”“陕西好青年”等称号。 (碑林区委文明办 推荐)       

 “敬业奉献”好人:张锋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45.png

  张锋,男,中共党员,1974年4月生,西安市高陵区耿镇街道钓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这位扎根乡村十六载的“领头雁”,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得民心,带动乡亲们蹚出了一条“土地生金”的振兴之路。从探索“政府搭台、政策支持、村社联动、多方参与”的发展机制,盘活闲置宅基地9户,为钓北村“引凤入巢”提供“启动器”;到聘请专家团队,帮助村庄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再到组织村“两委”赴江浙一带考察学习,开展村集体经济增收“大家谈”活动,大家共同“想方法”“找路子”。在他的带领下,钓北村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对村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并整合,唤醒乡村“沉睡资产”;深入挖掘“泾渭分明”文化内涵,精心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精打细算 “边角地”,投资建成“高·幸食堂”,为钓北及周边村老人提供老年餐优惠服务,编织乡村幸福网。这些年,就业、铺路、助学、养老……喜事一件接一件,村民们的幸福感也日益提升。业兴、民富、村美、人和,张锋用16年光阴在钓北村写下“山乡巨变”的注脚。他被高陵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西安市高陵区2019年度脱贫攻坚“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被西安市高陵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为2023年度履职优秀人大代表。 (高陵区委文明办 推荐)       

 “敬业奉献”好人:惠军涛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52.png

  惠军涛,男,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曾获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陕西五一劳动奖章等60项荣誉。

     惠军涛1995年7月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事植保科技推广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年。谁家小麦叶发黄了,谁家玉米田有虫了,谁家樱桃树流胶了,谁家大豆苗枯死了……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他围绕蓝田粮食及樱桃、大豆、设施果蔬等特色产业重大植保疑难问题,积极申报主持和参与完成了30余项省、市县植保科研推广项目,亲自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调查研究、试验示范、宣传培训,起草项目技术,科学地提出和建立了“公共植保”保障、病虫标准化管理及构建高效率、高水平防治组织三个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过程中乱施滥用农药、防效差、残留超标的问题,降低防治成本。实施完成的各类项目累计推广效益逾6.6亿元,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个人累计获农业农村部、省市政府科技成果奖励14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出版科技专著6部,编制省市地方标准5项。 (蓝田县委文明办 推荐)       

 “敬业奉献”好人:孟晨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659.png

   孟晨,男,1986年3月生,中共党员,陕西水务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2015年起,怀揣科技报国梦想的孟晨初涉水利智能化领域,带领团队在秦岭深处搭建临时观测站,连续42天吃住不离设备,研发出我国首台大载重氢动力无人机“猛禽一号”,开启“硬核科技”研发之路。十年间,孟晨带领团队攻克无人机、双轮足机器人等多项前沿装备技术难题,填补国内多项空白。他主持4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推动“猛禽”无人机、“鹰巢”机库等成果在水利工程、智慧城市落地应用,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作业,引领行业走上智能化发展道路。其组建带领的“孟晨创新工作室”被授予“陕西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获中国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奖等7项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获批2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授权专利,3项专利技术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实现落地转化,孵化出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链。孟晨以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者真实故事为原型,组织拍摄《江援行动》《地心救援》《荣途》等多部微电影传递行业正能量,并获全国总工会“网络正能量微电影”2项金奖、1项银奖等多项荣誉。作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者,他用十年光阴扎根一线,以科技赋能水利事业,以工匠精神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使命担当。 (西咸新区党工委文明办 推荐)       

 “敬业奉献”好人:樊凡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704.png

   樊凡,女,44岁,中共党员,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车身厂维修电工。

     樊凡工作22年来,扎根重卡焊接生产一线,善于思考,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运维、智能制造等高端技术。参与或主导重要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在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运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电气自动化改造方面成绩显著,持续的自动化产线自主改造为企业节省费用800多万元。

     樊凡主持及参与的QC小组活动获得国优、省优、市优、陕汽控股创新优秀成果27项,设备小改进一百余项,先后获得“陕汽控股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首席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产业工匠人才”“三秦工匠”等荣誉,2024年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以她命名的“樊凡创新工作室” 培养出5名“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7名“陕西省技术能手”,专利10余项,是企业培养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经开区委文明办 推荐)       

 “敬业奉献”好人:万侠娃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725.png

  万侠娃,1964年1月生,鄠邑区涝店镇赵王村人,鄠邑区环境卫生管理所。

     2020年5月15日清晨6时,她在渼陂东路清扫作业时,发现绿化带旁遗落一个鼓鼓的黑色皮包,里面装有现金和一些单据。她心想失主肯定着急,一刻没耽误,立即上报班组长,把清洁车停在醒目位置,然后裹着雨衣在7℃的阴雨中守候了整整5个小时。期间同事劝她回去休息,她却坚持等待失主。直到中午11点,失主赶来,失主原本以为钱肯定找不回来了,没想到万侠娃会等这么久,感动之余拿出300元现金感谢,万侠娃却婉言拒绝。万侠娃每天清晨7:00至12:30清扫路面并来回巡查,常常顾不上回家吃饭、休息。看到路边的果皮箱、休息椅脏了,她就从家里拿来抹布、洗衣粉,逐个擦洗干净。发现人行道和路面上有呕吐物、饮料汁等污渍,也会及时清理,她常说多一个人的力量,路面就会更干净整洁。

     鄠邑区城管执法局的工作档案里记载着她的诸多成绩。她累计获得“优秀环卫工”等表彰荣誉3次,还常备创可贴、针线包、鄠邑区地图等,近七年帮助游客达500余人次。 (市城管局 推荐)          

    “孝老爱亲”好人:李贤铭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732.png 

 李贤铭,男,1965年1月生,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青年路街道办习武园社区居民。

     李贤铭11年贴身照顾瘫痪哥哥,日复一日辛勤付出,用细心诠释手足情深。2014年,李贤铭的哥哥李贤厚突发脑梗瘫痪,哥哥40多岁仍孑然一身,无儿无女无依靠,李贤铭果断做出了重要决定——“哥哥的后半生我来守护”。李贤铭将哥哥接到家里来,与哥哥同吃同住,全心全意细心照顾。哥哥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了,吃饭、上厕所都需要有人帮忙,李贤铭就寸步不离地照顾哥哥,给哥哥做饭、喂饭、洗澡、吸痰、上厕所,清理大小便。李贤铭还要帮助哥哥时不时翻身,按摩身上肌肉,防止哥哥肌肉萎缩,长褥疮,晚上也睡在哥哥旁边。哥哥得病后越来越沉默,李贤铭就和哥哥聊天说话,开导哥哥。

     李贤铭由于操劳过度,日渐消瘦,身体也亮起了“红灯”,有邻居建议李贤铭把哥哥送到疗养院,但他毅然决然地拒绝,并说:“放到疗养院我不放心,他本来就是个病人,又没有子女,我是他唯一的依靠。” (莲湖区委文明办 推荐)       

 “孝老爱亲”好人:朱梅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738.png

  朱梅,女,1968年11月生,中共党员,雁塔区等驾坡街道千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朱梅十几年如一日扎根社区,用心服务辖区百姓,在生活中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好典范。2020年,朱梅的父亲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当时正值疫情,她既要操心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危,又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很多时候一天都是连轴转,父亲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此时,她的丈夫又突发脑梗,留下了半身不遂后遗症,她鼓励丈夫重新面对生活,在朱梅的精心照护下,丈夫也日渐好了起来。当面对小区老人吃饭难、照护难的问题时,朱梅更是千方百计想方法,在她的多方努力协调下,成立了辖区内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此后在打餐窗口常常能看到朱梅的身影。社区居民鞠阿姨是失独老人,身患重疾,朱梅就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每天为鞠阿姨送餐到家。朱梅主动承担照顾已经91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姜阿姨,并带动社区成立助老志愿小分队,把家里有困难的老人逐个进行登记,实行包人到户,照护老人的饮食起居以及身心健康。在朱梅的带动下,小区的老人得到了很好的照护,现在助老志愿小分队也在不断壮大。  (雁塔区委文明办 推荐)       

 “孝老爱亲”好人:王琼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745.png

   王琼,女,1981年4月生,中共党员,长庆油田分公司新闻中心长庆展览馆馆长。

     5岁起,当同龄孩童还在父母怀中撒娇时,王琼已用稚嫩双手搀扶着患重症肌萎缩的母亲上下班。泥泞山路间,她跌倒又爬起的背影,成了陇南深山里最坚韧的风景。大学四年,她背着母亲求学,天未亮就为母亲擦洗更衣,午休时穿越半个城市送饭。同学眼中那个打着绷带奔波的“铁人”,将病榻前的一粥一饭都熬成了孝心。工作后,面对父亲猝然离世、母亲病情恶化的双重打击,她自学护理知识,每天为母亲按摩变形关节,十余年如一日守在病床前,直到双手关节严重变形仍不言弃。婚后,她独自扛起两个家庭的重担。婆婆住院期间,她端屎倒尿、修剪指甲的细致,让医护人员误以为是亲生女儿;外甥女的学习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她辅导功课的笔迹。当丈夫因工作常年在外,她把所有节假日都奉献给两个家庭的老人,用柔肩撑起三代人的天空。这份大爱更化作公益火种,自2016年起,她奔走陕甘山区助学,培训上千名红色精神讲述者,将孝老爱亲的家风升华为社会大爱。从“巾帼标兵”到“爱心大使”,她三十八年如一日地坚守,用行动诠释着孝道,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曾荣获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长庆“巾帼标兵”等荣誉。  (未央区委文明办 推荐)   

           “自强励志”好人:高敏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751.png

   高敏,女,1972年1月生,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曾多次获“未央区残联优秀工作者”荣誉。

     她因患有先天性双髋脱位无法正常行走,加上父母皆为聋哑人的特殊家庭,让她从小便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双重困境。但正是这样的逆境,铸就了她如钢铁般坚韧的品格。2003年,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育磨难,她迎来了健康的孩子;四年后,这位行动不便的母亲便独自扛起养育重担,在康复训练与柴米油盐的缝隙中,将清贫日子过出斑斓色彩。2011年成为张家堡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高敏将自身经历化作助人能量。她自考提升学历,钻研政策细则,在动态更新工作中带领团队精准完成1600名残疾人信息建档,创新“三访工作法”,独创的补贴申请表格规范模板在全区推广。十四年间,累计为残疾人申领福利补贴超千人次,被群众称为残疾人的“娘家人”。2022年起组织轮椅健身操、手语舞训练,2023年创新引入非洲鼓教学,带领残疾人艺术团登上省市大型舞台。2024年国际残疾人日,她指导的非洲鼓表演队在省级汇演中获好评,同年率队在西安市残健融合健身操比赛斩获团体一等奖。如今,她仍坚持每周上门为独居残疾人送服务,她用行动证明了:残缺的身体亦可绽放出照亮世界的光芒。 (未央区委文明办 推荐)       

 “自强励志”好人:吴春艳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758.png 

     吴春艳,女,1989年12月生,西安市鄠邑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干部。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幼年因高烧致残,但她坚韧不拔,长期拄拐求学,积极面对生活挑战。2004年,她的人生迎来转机,在区残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学习射箭。刚开始,她连30磅的弓都拉不开,为了增强臂力,她每天提前2小时到训练场加练,定下“每日300次拉弓”的铁律,由于下肢残疾无法站立,长时间坐在轮椅上练习,身上长疮是常有的事,但她从未退缩。短短半年,零基础的她就能稳定射出120环(满分)的好成绩。2005年省运会上,初出茅庐的吴春艳连夺两金,成为陕西队、国家队主力队员,并屡获佳绩,累计获得37枚奖牌。她曾2次破世界纪录,5次破全国纪录,并在2015年荣获国际箭联“最佳残疾人射手”称号,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者。 吴春艳不仅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她的职业生涯展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坚韧精神,为中国残疾人射箭运动树立了标杆。 (鄠邑区委文明办 推荐)       

 “自强励志”好人:李迎库   

微信图片_20250619091804.png

  李迎库,男,1971年12月生,西安市西咸新区周陵街道新庄村村民。

     李迎库幼时因意外受伤落下终生肢体四级残疾,家境贫寒的他从小靠捡废品补贴家用,村中老人看他为人热情实诚,便向他传授正骨技艺,经常叫他一起为去世老人入殓。长大成人后,他独身一人、生活清苦,却在苦难中生长出最温暖的根系。20余年间,村中百余位逝者在他的温情入殓仪式中体面谢幕:试三次水温的温毛巾,臂弯焐热的寿衣,凌晨三点跪着为意外离世老人整理遗容的剪影,让无数家属在泪光中见证生命的庄严。每每面对逝者家人掏出的“白包”,他总是摆手礼貌谢绝。累计400余人次的正骨治疗,则见证着他奔走在乡间的仁心:村里无论是大人扭伤还是小孩脱臼,他都热心为伤者正骨复位,一律分文不取。这个长年靠捡拾废品为生的残疾汉子,在生与死之间架起了一座温暖的桥梁,用半生时光编织出一曲震撼人心的生命礼赞。 (西咸新区党工委文明办 推荐)


本文网址:http://xxlfgw.com/show.asp?id=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