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习雷锋网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以每粒好种子为己任,循道无惧,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好榜样 ​ ​ ​-----记河南商道种业有跟公司创始人张海生及爱人梁新枝的成功之道。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5/3/9 18:25:36 人气:78 标签:


以每粒好种子为己任,循道无惧,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好榜样

          -----记河南商道种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海生及爱人梁新枝的成功之道。

总编:杨建红    副主编:靳思忠    范京磊    编辑:大汕             

你敢相信吗?一个负债千万的公司,行业低迷时涨工资;只剩2个销售时,为其双双“升官”;承诺品种

转让“无条件退款”,颠覆行业规则......

微信图片_20250309183902.jpg

        这个看似“离经叛道”的种业公司,创始人是一对河南夫妇。太太年轻时经营一家牙科诊所,收入不菲;

    被执着的穷小伙“骗”来结婚,仅仅三个月后下肢瘫痪,手术只有1%的希望;为了赚钱生存去卖种子,第

一年就亏损200万。离婚?丈夫毅然否决,辞职和她一起创业。


    有携手破局,亦有夫妻冷战;有实打实的科研投入、“父母不种的种子绝不上市”的经商底线,亦有“没

钱也得干”的破釜沉舟、“上了贼船,你就下不来”的孤注一掷。


微信图片_20250309192002.jpg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敢于这么做?答案或许隐藏在公司的名字里。《道德经》的修炼,让他们找到了做人与做事的“大道”。


    这个故事不仅关乎一场饱含温情与艰辛的创业,更折射出中国农业转型中,那些或许尚且名不见经传,但鲜活、另类、富有魄力又脚踏实地的地方企业的坚守、创新与智慧。


    雷军为什么要造车?电车就是一个风口。新能源大家都是零,他在新能源做的车比法拉利好使,法拉利再去做新能源的时候,有可能就干不过小米。马斯克为什么车不赚钱,他个人有那么多钱?风口。


他们的种子都卖不了;咱的品种,只要是有竞争力,不就好卖吗?为什么我们会卖这么多钱?因为客户

对我们产品的认可,因为我们研发的路径是沿着客户的诉求做。所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加大新产品的

推广和力度,而不是说停留在过去的悲哀和悲观中。大行情是不好,但看你怎么做。



绝境中的抉择:

Q. 如何走上种业创业的道路?

梁新枝:这是很长的一个故事。我们不是富二代或者家族企业,而是从无知一直发展到现在。

    我是牙科专业出身,98年开牙科诊所,确实很挣钱。然而结婚三个月就下肢瘫痪,肚脐以下没有知觉,手术存活希望只有1%,手术后身高缩减了十几厘米。生过病后不能开诊所,就开始去卖种子。

    这么多年来,心中一直有对张海生的感谢,他要是不来支持我,肯定干不成。确实人家对咱不离不弃。刚卖种子不久,亏损将近200万,那个时候真是个天文数字,压力非常大。我就提出来,咱离婚吧。但是张海生始终支持,“现在咋把这个窟窿补上去才是最关键的,不是离婚就能解决一切。”


Q. 您是怎么认识张总的?


梁新枝:被“骗”来的——媒人是他姑姑。(笑)

    张海生:结婚的时候她是非常漂亮的一个姑娘,一米七的身材。我当时又黑又丑,工资还低,也是没办法,“略施小计”。

Q. “商道”这个名称是如何起的?

梁新枝:在商业的道路上,你得懂得把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别人,自己父母不种的种子绝对不会拿到市场。

十年学费:

踩坑、负债与科研死磕

    张海生:我们这十年来也是基本上每年都在交学费,都是蹚雷过来的。赚钱的经验没有,赔钱的经验还是老多的。18年遇到高温热害,就赔钱呗,上了贼船你就下不来了。我们年龄四十多了,再换行业,没有个几年也不可能,所以认准这个行业就这么干吧。

   出了问题以后才开始思考,我们总结道,自己没有试验示范过的,都不敢上市场。所以就自己干科研。

Q. 那科研投资的钱,也是得益于以前做经销的积蓄?

    张海生:也没有积蓄,哪有钱。在伊犁拿建设用地,我们谈的时候一毛钱也没有,我们就想办法解决地款的问题;本来2022年已经还完了所有欠款,23年又欠了一千多万;24年虽然种子丰收了,但那年又是气候对产品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年份。

    我的征信报告如果打出来,都是几十页,但上面从来没有一个逾期和违规。这也就是做人的底线,诚信为本。

逆周期操作:

寒冬涨工资、亏钱升官的反逻辑

    张海生:基本上公司在每一次重大失误和损失的时候,都会做两件事:涨工资、升官。

    18年亏损六七百万,公司走得只剩下2个销售,就成立了两个销售部,他们成为销售经理;去年亏了上千万,今年直接就是五险一金。

    为什么在公司没有钱的情况下,反而做出这些决策?就是因为公司赔了那么多钱,大家都知道,就会有一些动摇。涨工资、五险一金,人心就稳了呗,没有一个人离职,不至于人财两空。如果再招一些新人,需要不断去适应,就会对这个公司造成从元气大伤。

微信图片_20250309191026.jpg


Q:这样不断踩坑,可能后边发展规模越大,踩的坑就越大。


    张海生: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如果你是第一次做种业,失误、踩坑造成的伤害就会比较大。但随着你交的学费越来越多,试错成本就会越来越多,你的经验就会越来越多。

    比如说中华北的中熟和中晚熟,做的最好的是1483,就干1483不就完了?有对标你就有方向,有方向你就找方法,找方法你肯定能成功。在我们这个行业,今天卖的产品是十年来的努力和结晶。所以我们努力的方向,就决定了会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失误,这就是底层逻辑。一般我们做的事情是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大道的时候,是不会出现这种持续踩坑之类的情况的。



微信图片_20250309191019.jpg

道德经与种业哲学:

商业里的福报秘诀

梁新枝:我一般五点钟就起床,每天早上起来抄抄《道德经》,读一读,再看看别的书,一般都是一个半小时。

张海生:道德经的修炼也让你真正明白了柔弱的一些定律,取舍的一些定律,以及利益的一些定律。不是想挣多少钱就能挣多钱。真正的核心秘密,是你所做的事情能够真正地对多少人有利益,能够真正地让多少人因为你的介入用了你的产品而更加富足,然后你才能够得到更大的福报。

Q. 你也有这种决心、笃定的态度和力量,认为自己可以来干。凭的是什么呢?

    张海生:第一,我的性格是不认输,也在创业之初就决定下半辈子只做种业。第二,现在我考虑的并不是我们的企业一定要做多大规模。

    虽然每年都会交很多学费,从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现在我考虑更多的是能够真正让用户得到更加稳定的收入、真正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我们自己的力量、自己同时得到一些成长。我们凭的就是对这个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的精神。

    随着对科研的深入,我们自己的产品多了以后,一些材料也会对外转让。不管是材料还是品种,我们有一个承诺,无条件接受退款——不管是拿走刚出门,还是一年还是两年,我们都可以退款。业内是没有退款这一说的——出门概不退货。

一味想着盈利去做的话,可能很难做出来真正的一些大产品,大品种。


微信图片_20250309191012.png


科研偏执:

15年磨一剑与未来野心 

Q. 你觉得现在的种业里,哪些方面是欠缺的?

    张海生:不管是常规种还是杂交种,都需要亲本改良。首先单从时间上来说,就需要八年左右;还要搞一些鉴定,再从表现优秀的品种里面选一些进行评比实验;最后从评比里才会挑一些个别的参加国家的审定实验。整个流程做下来,大概需要13-15年。

    很多企业是不愿意花这么长时间的。但研发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研发做好了,才会每年持续不断地输出,才会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良。对我们种业来说,真正比较难的就是在研发上投时间和精力,还有规模。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立到行业前端。

微信图片_20250309192727.jpg

    周新章:育种确实很辛苦,理论+实践。实践需要的时间特别长,年轻人一般不愿意做这种工作。说实话,我接触了这么多育种家,没有一个没脾气的,他们性格都是稍微有点倔强,是优势,也是劣势。在育种上肯定是优势,我必须干出来。

育种得跟市场接轨,对老百姓负责,是吧?审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推广。而干成事以后,你心中的幸福感,无法描述。


Q. 公司未来有什么发展计划?


   张海生:2025年我们有信心实现新疆加工厂的投产;通过基地这几年的摸索,产量不断的提升,也实现了基地制种的盈利;科研持续不断的投入,参试品种不断的增加,我们审定的数量每年都在创新高,也会给我们奠定快速发展的基础;销售区域也在从黄淮海不断向东华北、西北、西南拓宽。2025年我们又增开了东华北的中熟区域,又加入了早熟区域和中早熟区域,还有西南的中高海拔以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区组。

    可能未来两三年以后,全国6.5亿亩土地的播种面积上,就能够见到我们公司玉米品种。

    2025年的玉米老品种,新的植株面积在1万亩以上,1万亩是种业行业的分水岭,基本上能够达到300万亩以上的产量。300万亩也是中国种业50强的分水岭。小麦种子明年安排面积是3万亩,大概是3000万斤的销售量,3000万斤就会进到第一梯队的小麦种子销售团队里面去。用不了几年,我们的目标是1亿斤。

豪言壮志背后:

寒冬里的硬实力

Q. 您特别有信心,才敢这么去做。

    张海生:谁也没有洞见未来的能力。只是我以前在饲料的从业经历,让我看到一级、二级、三级的渠道都没了——虽然大家都认为是寒冬,但我感觉这对我们来说是多好的机会。2024年,我们在东北定了一个展位,我们就是长春展会上最靓的那个仔。我们就说一句话,“产品耐密”,客户站着就不走了,这就是客户的需求。

    专家说好的产品我们是不认的,我们销售部说好的产品,农户说好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微信图片_20250309192739.jpg

    孙彦凯:只要是推向市场的产品,都是经历过我们辛苦付出考察过的产品。种子这个行业不像其他行业,只是为了销售而销售,我们首先考虑一点,就是说老百姓种这个产品,它会不会增加收益,然后我们销售才会放到第二位。

微信图片_20250309192733.jpg

    张进昊:首先就是对客户要真诚,做人要真实,不能说跟客户嘴上说一套,背后拜一套,实打实的就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去考虑一些问题,也是对这个农民负责。




雷军瘦了?

成功的老板做了什么

    张海生:有一天我发现雷军瘦了,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雷军吃减肥药了?因为雷军在造车的时候,他要不眠不休地跟工程师研发这些东西,这是一;第二,他把公司所有能开的车全部要开一遍,把身边朋友能借的车全部借来试驾;第三,他拿到了赛车执照。

为什么苹果、微软造车没成功?因为他们老板是在办公室里面。为什么雷军成功了?他是在一线。

员工变股东:

从泥潭到曙光

    张海生:未来要让我们的员工,让我们的科研人员拿到行业最高的收入和奖金,也以此来回报他们持续不断在岗位上的付出和坚持。

    2024年春天,我们进行了公司第一轮,也就是第一次利润分红股的股份架构的设计和导入——让员工从我们过去十年来持续的亏损和泥潭中看到一丝曙光;然后我们就会进行从分红股向期股的架构转变——把优秀的人才变成长期合作的小伙伴;以后会进行注册股的导入——让大家变成真正的主人,让每一个奋斗的伙伴都能成为公司的股东。


Q. 你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选人的标准是什么?


     张海生: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非常有个性,不一定非得遵守条条框框,最重要的是按时完成公司任务。在我们公司,他可以行使他能够行使的所有权利,这样也让他在工作中更好发挥自己的个性。



    孙彦凯:一开车我就给小伙伴们打电话,一个一个去沟通。企业文化就是正心、正行、正能量。他们相互之间交流都是知无不言的,有什么想法立马都给你说,都互相帮助。所以我们销售团队整体业绩一直持续稳定上升。也是有一股力量,有一股劲儿,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张进昊:把小伙伴们都当成自己的兄弟,真正对他们好。每年在张总的领导下,员工都去参加关于营销等主题的学习;也会请一些行业内做得优秀的人来给我们赋能。

微信图片_20250309192745.jpg

    罗巨方:这个企业目标比较远大,格局比较大,注重文化这一块,注重学习,注重员工培训,可能每年要在这方面投入几十万,大部分人都去。


战争与和平:

夫妻创业中的冷战与成长

 Q. 经营一家企业特别不容易,尤其是夫妻档,其实是有很多冲突的。你俩一般发生冲突之后如何处理?


    张海生:科研和销售,我做的多一些;我爱人是我们浚县的妇联副主席,还是我们鹤壁市的人大代表,跟政府对接比较多。


    我跟她的风格不一样。我为什么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我自己认为是对的就行了。


    梁新枝:最长的时候我们半年没说过话,后来我就提出来,不中,我的压力太大了,必须得离婚。(笑)


    张海生:年轻的时候我就会“离家出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家出走,因为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外面做业务,不开心时就出去一段时间。也是自己这些年持续不断的学习,增加了管理的经验和知识,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健,包括企业多年经历的踩雷也好,赔钱也好,可能跟自己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改变别人的都是疯子,向内求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基本上最近我老婆脸上的笑容也更加多了。


微信图片_20250309190947.jpg


    梁新枝:我说,张海生,真正的活是你干的,但是荣誉都落到我头上了。



未来十年:

转基因进程里的渠道洗牌

    张海生:中国种业现在渠道还是分层级的,可能未来再过十年,渠道会不断进行扁平化,单打独斗就会受到很大的市场的冲击。其实渠道什么时间能够完成转化,取决于国家的一些管理和引导。再加上预计可能2025年转基因要再放开一些省份,如果按照这个形势,行业洗牌可能就会更快一些。未来转基因产品想要做得好,还得需要有一定研发实力的企业,中小企业可能就会面临着淘汰出局的问题。时间有可能就是5-10年。

    逆势而上的不是运气,是宁可亏钱也要守住的良心,是数十年年蹲在地里的“偏执”,是把员工变成合伙人的狠劲。

    正如全球智慧农业浪潮中,技术与产业链的融合正重塑行业格局,他们的故事或许正是中国农业破局的一个缩影——在寒冬里播种希望的人,终将活成春天。



本文网址:http://xxlfgw.com/show.asp?id=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