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在宣讲中传承》
总编:杨建红 编辑:大汕 文稿:李保忠 摄影:学习雷锋网特约观察员包学民
2025年3月4日,在这个春风轻拂、暖阳渐盛的日子里,“永远跟党走”系列宣讲宛如一阵清新的风,带着雷锋精神的芬芳,轻轻走进了北京四中顺义分校。
踏入校园,那整洁安静的氛围仿佛是知识与文明交织而成的宁静乐章,没有外界喧嚣的纷扰,只有莘莘学子求知若渴的静谧。下车后,我怀揣着王克臣老师精心撰写的“朱墨春山”“风雨故园”,那是一份饱含深情的礼物,从他的家中带来,要送给这里的师生们。当我与摄影师包学民一同迈进报告厅时,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这已是我第三次在这里宣讲了,熟悉的气息萦绕在身旁。
白瑛校长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与四百多名学生一同汇聚在此,共同聆听这场关于雷锋精神的盛会。金书记作为主持人,庄重地宣布宣讲活动正式开始,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介绍着校长及主讲老师,仿佛在开启一段意义非凡的精神之旅。随后,大家一同观看了李保忠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视频,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紧接着,三项重要的仪式依次展开。首先,学校聘请李保忠为北京四中“弘扬雷锋精神 共筑文明新风”优秀校外辅导员,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它象征着雷锋精神将在这里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本次宣讲时长80分钟,内容围绕着三个不同的时期徐徐展开,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铺陈。
第一个宣讲题目是“给自己下命令的老兵”。李保忠退役不褪色,退伍离岗却初心依旧。那是一种对军人使命的执着坚守,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践行着责任与担当。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兵坚定的身影,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风范和雷锋精神的内涵。
第二个宣讲题目聚焦于“三十五的坚守”。李保忠在长青林场默默工作,那是一片绿色的希望之地。他践行着绿色理念,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他用勤劳的双手,铸就了青山,守护着绿水,让这片山林成为了真正的金山银山。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赞歌,歌颂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让我们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伟大意义。
第三个“抗美战场上的婚礼”,则将我们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顺义董士贵高桂诊的爱国情怀和美好爱情的故事,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爱国热情。在那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生死,他们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段浪漫的爱情传奇,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象征,激励着我们在和平年代也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三个宣讲结束之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互动环节正式启动。学生们纷纷踊跃提问,那一张张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脸庞,仿佛是对雷锋精神探索的渴望之花。有的学生问道:“为什么要做志愿者?”那纯真的眼神里,闪烁着对奉献精神的不解与向往。我耐心地回答他们,告诉他们志愿者的意义在于传递爱心、帮助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有的学生又问:“为什么做志愿服务不收钱?”这个问题背后,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入思考。我微笑着解释,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它的价值不在于金钱的回报,而在于给予他人帮助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还有学生关心如何处理矛盾,以及如何处理好邻居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些问题,我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希望能够在他们心中种下和谐相处、友善待人的种子。
最后,我以一首阿紫的英雄结束了这次宣讲。那激昂的旋律仿佛还在耳畔回荡,雷锋精神也在这一刻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今天的宣讲效果非常好,学雷锋做好事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代代相承,让它的光芒在岁月的长河中永放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走出报告厅,阳光洒在身上,我深知,雷锋精神的火种已经在这所学校里点燃,它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