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习雷锋网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龙都—濮阳行”采风作品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4/12/3 19:41:43 人气:114 标签:

“龙都—濮阳行”采风作品

总编:杨建红  副主编:靳思忠  编辑:大汕 

图片7.png 

编者按:

    2024年11月24日上午,濮阳、鹤壁、浚县三地作家文学交流座谈会在濮阳召开。

    这次文学交流座谈会,是濮阳、鹤壁、浚县三市县作协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河南省文联九届文代会精神的一次颇具深远意义的文学活动。

    鹤壁浚县两地作家受濮阳市作协李骞主席邀请,走进美丽的濮阳,开展了一次丰富多彩的文学采风和交流。

    这是一次增强协会友谊的文学之旅。鹤壁市作协、浚县作协对濮阳市作协主席李骞、濮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兼市作家书画院院长侯晋中、以及濮阳文朋诗友的热情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钦佩!

    这是一次跨越历史时空的文学之旅。濮阳是中华第一龙所在地,被誉为中华“龙都”;濮阳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年轻城市。

    历史的长河,奔腾咆哮,荡涤千古尘埃;磅礴的浪潮后浪推前浪,淘涌出无数风流人物。濮阳,曾经是我们祖先上古时代一一颛顼帝劳动、生息的古老胜地,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摇篮之一。春秋时的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濮上授徒讲学,卫国的土地上留下了圣贤们的足迹。这块沃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史册里,许许多多的篇章都记载着濮阳人的足迹。

参加本次文学活动的三地作家诗人,收获满满,感悟颇深;他们创作出一组文学作品和史学佳作,使这次文学交流座谈会增光添彩、锦上添花。现我们精选汇总数篇(首)诗文,以飨读者。

图片8.png 

游戚城遗址公园随想

 文/张冬君

 

在银杏叶飘飞的季节

我们踏着一地金黄

走在了寻根问祖的路上

戚城遗址  古城墙下

历史的风尘轻轻拂过

黄帝遗韵 濮阳之名源起洪荒

颛顼故里 五帝之一的荣光

 

卫国都城 繁华落尽

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

几尊雕塑 再现春秋

戚城会盟是权力的交锋

历史在这里书写诸侯争霸的哀歌

 

走进时光宝库

陶器碎片  龙山文化

诉说着先民的生活

打开地宫  

蚌壳图案  北斗七星

龙的形象在这里栩栩如生

印证蚩尤逐鹿 龙争虎斗的传说

 

濮阳是龙的故乡

更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45号地宫就是历史的见证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每一粒尘土

都记录着远古创业的神圣

 

始祖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

历史的烟云掩盖不住它的光华

它是勇气 是力量 是智慧

它是团结 是奋进 是腾飞

蚌纹向世界证明

龙都是华夏人 最早的家

  

美丽的图腾

是华夏团结的象征

腾飞之姿

寓意着民族的追求和梦想

那也是龙族的心声

中原大地  龙脉绵延

不屈不挠的精神如黄河奔腾

 

走在银杏叶飘落的深冬

自豪感在心中翻涌

有幸生于华夏

执着于文明的传承

为了中华龙在世界腾飞

愿无怨无悔奉献在奋进的征程

 

作者简介:

张冬君,女,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专家。浚县作协副主席、鹤壁市作协副秘书长,鹤壁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曾任《大伾山文艺》(省级内刊)编辑。创作发表多篇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和纪实文学。

图片9.png 

濮阳一一龙的故乡(组诗)

文/靳思忠

 

           仲由轩遐想

 

象在考证一个迷人的地方

不如说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场所

你打量湖心升起的月亮

站立仲由轩门前

遐想那轮月亮

岁月轮回 已悄悄走过

2500年前如磐的夜

孕育出一派青春与现代光芒

 

你走出门槛

望着湖心旁边的垂柳

向客人讲解他的传统历史

孔夫子当年授徒周游卫国

柳丝上挂满情侣的吻声

象一家之主

疼爱着自己的孩子

 

你象当年的孔圣人

在失望的角落里

精心打磨出一块玉来

目光的希冀象两把锄

一边施肥一边浇水

 

写于2024年10月24日

 

       孔悝都城遗址

 

春秋战国的硝烟

让古城堡销声匿迹了

远方 亭台楼阁依稀可见

游人走在林荫小道上

默默的观看孔悝都城

残缺而不完美

历史的风云却记载着

2500年前发生的故事

当所有的踪迹都被霜色填满

这段古老的土城墙遗址

书写着沧桑和悲剧……

 

写作于2024年11月25日

 

        颛顼玄宫

 

上古时代的颛顼帝

在龙的故乡留下一座玄宫

一步步登上铺成的台阶

脚步声敲击出石器铜器和铁器的音响

登上十余米高的玄宫

四周没有楼房遮挡

象是在云端接连

在大脑梦境里蜿蜒迂回

 

颛顼帝一生

绝地天通制定历法最为突出

史籍的峰峦

比喜马拉雅山高出千百倍

有上古年代的雷声滚过

历史的车轮掷地有声

 

光阴似箭如潮水

卷去龙车凤辇缤纷的仪仗

漫过金戈铁马战胜共工的蹄印

考古学家和文学家的实地采风

任你采撷

 

二十四史的皇皇典籍

拉开长长的历史画卷

中华圣帝一一颛顼

展示着一色京剧脸谱

从不同服饰的古人群里

阅尽人间风景

颛顼帝坐化成

乘龙至四海

遨游于宇宙

 

写作于2024年11月25日

 

作者简介:靳思忠,笔名奋先、千里马,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鹤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浚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雷锋文化研究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学习雷锋网》副主编。

 图片10.png

                        跨越时空的文学之旅

文/张建军

 

初冬的濮阳,满城尽是银杏黄。湖之畔,仲由轩内茶香四溢,濮阳、鹤壁、浚县三地作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以文学的名义在此相聚,在满满的诗情画意中谈古论今,共话诗词曲文。

遥记儿时,每年岁初,村里都有不少同龄的孩子跟着大人去了浚县山,回来后舞着新买的关公大刀,在小伙伴们面前连着好几天的炫耀浚县山人多、好吃的多,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应有尽有,把我馋得两眼放光,于是去浚县山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长大以后,我去过战国军校云梦山,瞻仰纵横捭阖、旷世奇人鬼谷先生;到过比干庙,与冒死进谏展肝胆、剖心明志誓不屈的比干对话,却一直没有机会到浚县山了却儿时的心愿。因此,见到鹤壁、浚县的文友,便如多年的老友从内心产生一种如沐春风般的亲切感。

在鹤壁市作协副主席、浚县作协主席靳思忠的娓娓讲述中,我知道了鹤壁历史悠久,商卫、诗经、儒商诸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知道了鹤壁人杰地灵,比干、箕子、贾护、帝辛、鬼谷子、孙思邈、王越、罗贯中等英雄豪杰辈出;知道了大美鹤壁江山毓秀,朝歌、古灵山、摘星台、“中国诗河”——淇河、浚县古城诸多名胜古迹魅力四射;知道了一直魂牵梦绕的浚县山原来叫大伾山,现在正在创5A级景区,于是便更加心想往之了。

大河之滨,濮水之阳,龙乡帝都,灵气浩荡。说起濮阳,市作协主席李骞首先谈到了孔子。孔子周游列国14年,有10年居卫(濮阳)。他潜心于教学研究,是其儒家思想完全走向成熟的10年;他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中子夏、闵子騫、公西华等都是濮阳人。自古濮阳深受儒风浸润,大兴儒学之风。谈到仲由轩名字的由来,李骞说:“我们今天脚下的地方,曾是子路生活工作的地方,因此把这里作为市作协和市书协的文化工作间,是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的。”

“一千年看开封,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六千年必须看濮阳。”李骞说。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濮阳一带;黄帝长子青阳氏邑于顿丘(今清丰县南);黄帝次子昌意筑昌意城于今南乐县;黄帝史官仓颉造字于今南乐县梁村乡吴村;中华人文先祖、“五帝”之一的颛顼定都于帝丘(今濮阳县东南高城村)。几千年来,濮阳形成了伏羲、颛顼、仓颉、龙祖诸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百闻不如一见。于是我们出仲由轩,步行前往戚城遗址。天空碧蓝如海,白云如轻纱漫卷,阳光柔和温暖。漫步在振兴路上,放眼望去,是一片让人炫目的金色,美得令人心醉。棵棵银杏树飒爽英姿,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宛若一只只黄蝴蝶在翩翩起舞,用曼妙的舞姿热情地欢迎来自鹤壁、浚县的贵宾。微风过处,一个个金色的精灵跳着柔美的舞蹈,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铺成一地锦绣。

“中华第一龙”展馆,我们在距今约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前驻足。跨越几千年,古老的中华巨龙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腾空飞舞而来,正可谓伴虎同眠,贝蚌有形,龙之始者源于自;腾渊而起,风云依旧,神之威时看于今。

“颛顼乘龙至四海”雕像前,我们满怀崇敬地仰望,颛顼大帝头戴羽冠,手执玉钺,神态自若。聆听他驾驭巨龙,乘风破浪,直向云霄,遨游四海的故事。感受他翼翼躬亲承社稷、循循教化谕苍生、一声政令行天下、四海归心享太平的伟大。

会盟台,春秋时期诸侯十四次会盟,其中七次就在此处。台上,居中的诸侯君主,手执展开的简牍,庄严地宣读会盟誓词,其他六位国君面色凝重,肃然恭听。台下,我们仿佛跨越几千年,倾听着慷慨激昂的宣誓,传递出坚定与执着,令人震撼。

颛顼玄宫,我们在一位位濮阳历史名人塑像前驻足。舜帝、仓颉、许穆夫人、商鞅、吕不韦、柳下惠、南霁云、僧一行、高超……数千年濮阳历史名人齐聚长廊,或玉树临风,或清癯冷隽,或明眸皓齿,或正气凛然……漫步长廊,恍若进入时空遂道,一部中国古代史在大家眼前徐徐铺展开来。时光流转千年,濮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可谓星河璀璨、代有人才、各领风骚。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商卫、诗经、儒商、伏羲、颛顼、仓颉、龙祖诸文化如同繁星点点,熠熠生辉。每一种文化都是连接古今的一座桥梁。今天,濮阳、鹤壁、浚县三地的作家在戚城遗址思接千古,跨越时空的界限,触摸那些远去时代的灵魂,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在这里,我们仿佛开启了一扇扇通往过去的大门,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仓颉、子贡、商鞅、吕不韦等古人对话、共情,思接千古,感受他们面对命运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从而获得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那些镌刻在历史深处的文字印记,它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照亮了我们探寻文化源头的道路;在这里,我们不仅领略到了人类文明的瑰宝,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下的生活赋予意义,为未来的世界勾画蓝图;在这里,我们从古代先贤身上获得了无限的艺术灵感,激发了强烈的创作热情。

今天,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流与融合,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起一条跨越时空的项链,赋予我们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与创新力。“让我们三地作家携手共进,以思接千古的视野,共同绘制人类文明的新篇章!”李骞大手一挥,无比豪迈地给这次文学采风定下了基调。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自然而然谈到了文学创作。文学创作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作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先贤精神之光照亮中华民族精神世界。

一篇佳作可以流传千古,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骞随口吟诵起千古词帝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李煜的这首词,是以生命抒写的千古名篇。”李骞无比感慨道。

“我们要用生命去热爱文学!”靳思忠由衷地说。生命感是文学最质朴的初心,人性是文学永远不该放弃的坚守,纯粹是文学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作家弥足珍贵的品格。很多作家在清贫和孤独中坚持着、坚强地写作着,从不懈怠,甚至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这,就是骨子里对文学的一种热爱与信仰。文学的生命是无限的,在我们每个短暂的生命中,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是文学!也许,这就是这次文学交流的意义之所在吧。

 

作者简介:张建军,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时代报告》等文学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主要作品有中篇报告文学《驻村检察官的乡土情结》,短篇报告文学《检察战线上一块五彩奇石》。

  图片11.png

濮阳鹤壁浚县文学采风交流活动抒怀

文/韩彦军

 

淇水盈玛瑙,

龙都遍黄金。

文代洪钟催古卫,

渭北春树江东云。

明霞灿,邀冬君,

红玲仙子珠光临。

仲由轩中握葱玉,

孔悝城里听筝琴,

蚌塑龙虎龙虎志,

颛顼玄宫震彤云。

从文初心书伟业,

立身使命思忠臣。

 

丹桂香余在,

木瓜芳正浓①。

三农机关聚騄駬,

会盟台前结新盟。

忆许穆夫人,

扬孔子学风。

期待彦军成俊彦,

文学建军贵拧绳。

二为双百牡丹帅,

创新创造竞宛容。

文艺同科同奋进,

知音可想必可行。

 

强国梦激越,

复兴步铿锵。

人民中心根千尺,

文化思想旗高扬。

素来坚定缘自信,

自古维护因盛昌。

太行仙鹤舞,

帝丘蛟龙翔。

中州神州神洲美,

诗仙诗圣圣卷光。

浚县大伾山作证,

共铸辉煌互颉颃。

 

注:①文学交流座谈会在濮阳市农业农村局召开,该局种有桂花树、木瓜树。

 

作者简介:韩彦军,男,汉族,中原龙都人。河南省作协会员,濮阳市作协副主席,濮阳市文学评论学会会长。在《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西南军事文学》等偶有作品发表并获奖。2022年,文艺论著《贺敬之诗文艺术摭论》被河南省作协推荐参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图片13.png

戚城会盟国

文/赵书伟

 

戚城旧时的盟主

七国联盟

在教科书之外的山坡上

谈论国事

似乎闻到一种战争的火药味儿

茡荠色的烽烟

吸着春秋战国的光景

诸侯国的每一寸土地

也是盟主们争霸的焦点

能坐下来谈

那是一种和平的方式

你抬一抬手

我让一让步

那戚城会盟国

也就成为效仿的历史

 

作者简介:赵书伟,笔名方歌,浚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全国《学习雷锋网》上发表数篇文章,偶尔创作一些散文诗歌。

 

 图片14.png

文学的遐想映照在戚城上空(散文诗)

      ——濮阳,鹤壁,浚县三地作家座谈交流会感悟

文/张明霞

       

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濮阳的底蕴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

漫步在戚城文物景区,我思绪万千

 

 颛顼,那远古的智者,在这片土地上播下文明的种子

 他的智慧如深邃的星空

 照亮了濮阳的历史天空

 他的思想如奔腾的黄河

 流淌在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

 他的功绩,如同巍峨的泰山屹立在岁月的中原大地,让后人敬仰不已

 他用自己的力量,开创了濮阳的辉煌,

 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摸着这片宫墙,看着一幅幅图画

 我的思想也穿越到这个时代

见证他的所有故事

 

许穆夫人,那美丽而坚韧的女子

以她的才情和爱国之情,书写了濮阳的传奇

她远离家乡,却心系故土,为了卫国的安危,不惜千里奔波

她的诗歌,如泣如诉,表达了她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她的勇气,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濮阳的精神天空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的真谛

让濮阳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响亮

 

孔子出卫,那是一段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旅程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濮阳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思想

他的学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的心灵

他的教诲,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后人的心田

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丰碑

让后人敬仰不已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儒家思想的辉煌,

让濮阳成为了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我这个默默无闻的文字爱好者也是他的追随者,在这浮躁社会寻找那点谦和

 

会盟台,那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濮阳的繁荣和辉煌

在那古老的会盟台上,各国诸侯齐聚一堂,共商天下大事

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濮阳的历史天空

他们的盟约,如同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了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会盟台,见证了濮阳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濮阳的未来发展

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濮阳人民的团结下,这座有着千年文化的新新城市会越来越美

 

子路,那勇猛而忠义的战士

在濮阳的土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传说

他的勇气,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濮阳的精神天空

他的忠义,如同坚固的长城,守护着濮阳的安全和稳定

他用自己的生命

诠释了忠义的真谛

让濮阳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响亮

濮阳的底蕴,如同一座巨大的宝库

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颛顼的智慧、许穆夫人的爱国之情

孔子的学说、会盟台的见证、子路的忠义

这些都是濮阳的瑰宝,是濮阳人民的骄傲

现代的濮阳,这些底蕴依然熠熠生辉

濮阳人民继承和发扬了先辈们的精神

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濮阳的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文化事业繁荣昌盛濮阳,正以崭新的姿态,

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让我们一起走进濮阳的底蕴,

感受那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

为濮阳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濮阳的底蕴,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简介:张明霞,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濮阳市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在《中国诗歌网》,中国报告文学核心期刊《时代报告》、《中国教工》、《渤海风》《邳州文化》、《濮阳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约80万字;先后获得多次文学作品奖。爱读书写字,总喜欢用文字书写人生。

 微信图片_20241203192452.jpg 

中华第一龙

文/蒋红玲

 

你可曾听到龙吟?

 

从遥远的上古传来

从龙山文化遗留的戚城古城墙处传来

从十余米高的玄宫上空传来

从伴着古帝颛顼遨游四海的身旁传来

更从西水坡45号地宫中传来

 

中华第一龙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潜至6000年沧桑巨变的龙都,静看

始祖文化生根发芽

春秋诸侯联盟争霸

卫国帝都风云变幻,而今

千年后的濮阳蓬勃繁荣

 

你听到了吧,从

中华图腾中苏醒的龙,承载着

勇敢智慧、团结奋进

绘就出了繁荣昌盛的华夏新时代

 作者简介:蒋红玲,女,中共党员,河南浚县人。鹤壁市作协副秘书长,鹤壁市诗词学会会员,浚县作协副秘书长。有多篇(首)作品散发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州文艺》、《发现诗人》等各平台。


本文网址:http://xxlfgw.com/show.asp?id=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