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河南省九次文代会精神,濮阳鹤壁浚县三地作家文学交流座谈会召开
总编:杨建红 副主编:靳思忠 编辑:大汕
来源:龙都文坛 河南
为学习贯彻落实河南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2024年11月24日,濮阳市、鹤壁市、浚县三市县作家协会在濮阳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了文学交流座谈会。濮阳市作协主席李骞,鹤壁市作协副主席、浚县作协主席靳思忠,濮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濮阳市作家书画院院长侯晋中以及三地作协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骞以“作家的人生,文人的情怀”为题,与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河南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汇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濮阳市作协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开展协会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文学成就;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大思维,介绍了濮阳悠久灿烂的厚重人文历史;结合自己50多年文学创作的甘苦得失,分享了创作经验。为大家上了一堂凝心励志、丰富多彩、蕴含文化、文学、文史多项内容而生动精彩的课。
在座谈会上,李骞特别强调了河南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他对著名作家刘震云当选河南省文联主席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刘震云是当代杰出的文学家、小说家、思想家。他的当选,实至名归,众望所归。这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打破年龄界限、引进人才的一次颇具历史意义的战略举措。”
李骞接着说,我们相信,内行人管理内行人的人事工作管理模式,必定会使文学艺术的“豫军”突起,走出文化高原,攀登文化高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河南省文联在刘震云的领导下,一定能使河南文学艺术事业日新月异,踔厉笃行,焕发勃勃生机,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奉献河南力量。
靳思忠勉励大家,深刻理解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用独到而敏锐的眼光发现大义大美,抒写大情大爱,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活动中。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把握时代脉搏,加强精品生产,振奋民族精神;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社会尊重。
靳思忠还专门指出,濮阳市作协开展的长达两年的濮阳“检察故事”采风创作活动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型文学活动,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地域文化文学自信、行业文化文学自信的表现,书写了新时代地域文学、行业文学的独特的精彩一笔,具有很强的启迪性、示范性和操作性。
鹤壁市和浚县两地作协主席团成员张冬君、蒋红玲、朱光临、赵书伟,濮阳市作协主席团成员韩彦军、宋宛容、何可想、张建军、张明霞、运帅丹依次发言,他们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结合贯彻河南省文联第九次文代会精神,联系地域文学发展,紧密结合自身创作实际,做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三地作家一致认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只有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贯彻落实河南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始终坚持“四力”要求,始终坚定文化文学地域自信,加强三地和外地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三地作家一致表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中,高举伟大旗帜,展现文学担当;坚持人民至上,自觉服务大局;坚持守正创新,多出作品精品;注重明德修身,做到德艺双馨。
交流座谈会上,濮阳市作协向鹤壁、浚县作协代表赠送了5册集中发表濮阳“检察故事”的专刊——《时代报告》(2024年第2期)。
活动期间,三地作家到被誉为“春秋时期的联合国”——戚城文物景区进行了文学采风。行走在孔悝城古城墙下,徜徉于中华第一龙展馆内,驻足于会盟台前,流连于颛顼玄宫名人廊中,纷纷惊叹濮阳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传说的神奇,表示将用生花妙笔书写华章,传承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