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习雷锋网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大美南阳人—张志和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4/8/25 21:22:54 人气:47 标签:

大美南阳人—张志和

总编:杨建红    编辑:大汕

微信图片_20240825213349.png

    张志和,男,汉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导师,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1958年出生于南阳邓州,自幼酷爱书法。1983年考入许昌师专中文系,1989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攻读古典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并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承担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写字》(毛笔字)教材的编写工作,该教材共10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自2002年起连续出版,面向全国中小学公开发行。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承担“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写字》教材编写任务的第一位书法家。
      2009年,为迎接建国60周年,人民大会堂重新装修。时年51岁的张志和接到通知,请他量体裁衣创作一幅长18米、高3.72米的书法巨作,用以装饰金色大厅南侧墙壁。由于墙面超大,古今诗文均无很适合这个环境的内容。于是,这位启功先生的得意弟子历时两个月创作了《中华颂》。此文共计398个字,经上级机关审阅批准,由安徽一家铁艺公司在张教授指导下锻造成铁艺书法,进入国家最高殿堂,成为目前唯一进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当代书法家艺术巨作。
      其书法作品曾搭载神州六号和神州七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并被中国空间研究院收藏。

      楷书《兰亭序》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楷书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另有多幅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收藏机构收藏;被外交部作为国礼赠送国际政要。

      张志和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目前受聘于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所开设的文化讲座,注重古为今用,以其具有学术性和思想性而受到广泛好评。

      张志和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学术研究和书法艺术探索。书法创作法度严谨,崇尚刚健清新、疏朗豪爽,安雅洗练的艺术风格。

张志和出版作品一览:

1994年10月,出版《中国文史中的侠客》(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年,出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合著。华文出版社)。

1998年出版《张志和书法(六册)》(文物出版社)。

1999年1月,出版《五体千字文》(希望出版社)。

1999年,出版《中国古代文学》(希望出版社)。

2001年3月,出版《楷书·声事斋说》(东方出版社)。

2002年3月,出版《心露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出版《毛泽东诗词碑拓本字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出版《三国演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写字》(10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出版《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出版《当代名家书画唐诗三百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1月,出版《张志和楷书三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出版《张志和楷书道德经》(人民出版社)。

2012年7月,出版《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华艺出版社)。

2015年4月,出版《张志和书法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志和与启功

汪  文

      说起人民大会堂,在大家眼中,是一个庄严华丽的殿堂,外人不得随意出入。实际上,早在1979年,人民大会堂就已向各界群众开放。

      成年人只需花30元买张门票,学生半价,就能进入人民大会堂的大部分区域自由参观。

      即使如此,在人民大会堂的三楼,有一个占地1100米的金色大厅,是不对外开放的。

      这里是真正见证历史的地方,是我国领导人举行最高新闻发布会的地方,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举行。张志和的题字就位于这个金色大厅内。

      在金色大厅内,有一整个墙面,金色,用恢宏秀丽的启功体,书写着一片锦绣文章:《中华颂》。

      墙与书,书与文,灿烂了大厅,也灿烂了中华。

      书与文的作者,是一个南阳人,叫张志和。

微信图片_20240825213436.png

《中华颂》

      这整幅作品全长18米,高3.7米,398字,在书法艺术史上,是名副其实的一幅巨制。张志和当年完成这幅作品花了整整2个月的时间。

      在金色大厅内的任何一件物品,都是精心挑选,代表着我国的最高水准。张志和的题字能出现在这里,并占据了一整面墙的范围,足可见他的书法水准是代表了我国当代书法界的最高水准。只是因为金色大厅不对外开放,很少有人能见到这幅作品。

      在当年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的考生里,仅张志和一人考入启功先生门下。在启功先生的引导下,张志和学习了古典文献和书法艺术。虽是两门学科,但平日里,启功先生是将这两科融为一体,在讲书法艺术时会穿插古典文献,讲古典文献时也会拿书法艺术举例。谈起数千年的书法史,更是如数家珍。张志和离校工作后,也常常找启功先生解惑。

      在启功先生长达13年的教诲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学问都传授给了张志和。

      有这样一位大师在精心培育,张志和的眼界和境界自然是普通书法家不可比拟的。

      但启功先生从不对外承认张志和是自己的书法弟子。张志和一度为此苦恼,他暗自猜想是不是自己水平不够,太愚钝,所以启功先生不愿认自己做徒弟。

      在一次推心置腹的聊天中,启功先生对他说,自己的书法只是业余水平,张志和的书法也是同样,二人均不算书法大师,他希望张志和还是将学习重点放在古典文学上,书法只当爱好。

      启功先生的谦逊与教诲,影响了张志和的一生。他在启功先生身上看到了文学修养和人生经历对书法作品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40825213443.png

张志和与启功先生

      曾有人评价张志和的书法是“和古人打擂”。确实,在当今社会,能像张志和一样,在书法上有所突破又不落俗套的人已是寥寥无几。

      中华书局曾出版过一套张志和临写的王羲之小楷、《千字文》、欧阳询楷书、柳公权楷书的作品集。

      在每篇临写之后,还会附上古人原版,方便阅读者作出对比。敢与古人争高下,张志和如此胆魄,还是书法界第一人。

      张志和的书法水平,和古人相比,确实可以说是不相伯仲。启功先生也评价他的楷书是“楷法遒劲,精神焕然”。

      同时,张志和的书法无论是大中小楷都属精品。他的大楷《道德经》用六尺宣纸书写,每幅48个字,全篇共5000字,非常壮观。

      近些年来,书法界开始有些落寞,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传统派与创新派。有人死守陈规,不愿改变,一味临帖练习,却一直处于瓶颈期,书法水平没有任何提高;又有些人以创意为名,疏于练习,随意改变字形结构,哗众取宠。

      说到书法创新,是近些年来许多书法艺术家探讨的问题,有人大胆尝试,有人嗤之以鼻。

      而张志和在启功先生的耳濡目染之下,早早通晓了创新的深意。“启功体”的由来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慢慢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体段,这种体段就是创新。因此,张志和在工作后,也依从恩师教导,重视临写碑帖的同时,慢慢在字体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与活力。

      如今,张志和的主攻依然是古典文献,书法一直都被当作兴趣而已。长期以来,他所从事的都是中国文化的研究工作,出版了不少学术著作,如《中国古代的文学》《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等等。

      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书法更像是他的研究理论行为化的体现,随着研究的深入,书法水平也不断提高。

泱泱五千年的文化,是一条宽广的银河,文学工作者要如何沿这条璀璨星河一路前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张志和的书法给了现今的书法爱好者不少启发,不同于当今的许多书法家,他的书法不局限于书写,更能创作。

      书法的学习离不开文学素养作为基础。如今的许多书法家只是单纯去磨练书法技巧,忘记了去补充自己的文学功底,甚至只研究碑帖,经典文献却没看过几本。久而久之,自然丧失了创作能力,书法就会变得和普通书写工具一样。

      幸好,还有张志和这样的书法家打破了这种僵局,在神州六号发射升空的时候,他就曾创作七言绝句一首:


琼楼玉宇竟如何,且驾神舟问嫦娥。

苏子若知今日事,应削旧词赋新歌。


      张志和的书法源自于文学修养,文学修养源自于导师启功先生的谆谆教诲。也许,他也像恩师一样,认为自己还不是一个书法大师,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努力的方向,是恩师的教导:“将学习重点放在古典文学上”……



本文网址:http://xxlfgw.com/show.asp?id=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