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习雷锋网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乡土教材】探寻邓州历史文化之花洲书院篇十一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3/10/23 17:52:48 人气:44 标签:

 【乡土教材】探寻邓州历史文化之花洲书院篇

总编:杨建红    编辑:大山

微信图片_20231023174435.png

 花洲北宋名士范仲淹知修建,公余在此执经讲学、以文会友,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园林院。而范公从未登岳阳楼,就于花洲院写下《岳阳楼》的事,使花洲院更具奇色彩。

  庆历六年(1046年),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抽暇作。范仲淹端坐于花洲院的春堂,凭滕子京送来的《洞庭秋晚》,笔写下《岳阳楼》。遥想范公写出“先天下之,后天下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堂之高则忧其民,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名句这书院中的雅、碧水廊亭定然也了他些灵感吧。花洲院因范仲淹及其《岳阳楼》,成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文化圣地。

  花洲院的创办,使州文运昌盛,人才出。范仲淹的儿子、官至宰相的范仁,北宋理学始人之一、官至崇文院校张载等,均从范仲淹学于花洲院。1926年,邓县县立初中学在花洲院成立,历经数次更名改迁,现为花洲实验中学。近百年来,里走出了丁声、姚雪垠、作黎、二月河等杰出人物。如今院中有一大石,上刻“吾吾母”四字,就是忘母校情的二月河所写。

  作典型的园林院,花洲院在明代被称“花洲相迹”,清代改称“花洲霖雨”,至今仍保存着春堂、万卷、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史建筑。花洲院分三大景区,居中为书院主体,五四院构,完整地展了中国古代院建筑之庄和恢宏。院内西部范文正公祠,整修增建了人姚雪垠文学等名人百花洲、园林、亭台楼榭等,融合了江南园林格。碑林廊相映成趣,研究中国古代院文化与建筑格提供了宝的史料和物

  近年来,花洲院得到日臻完善的整修,内部管理不断提升,逐步成省主要旅游景区之一,更是州旅游文化的品牌。2002年州市重修花洲院,形成占地面4.47公建筑物建筑面3000平方米的旅游景区。2014年,州市又投5000余万元,建二期工程,主要用于修建孔子大殿、国学、国交流中心等。在,院年接待游客达360余万人次,已成为邓州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名片

  国家4A景区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列入河南省文化遗产

  河南省青少年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基地

  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所在地

  北大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基地

  范公种竹水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从此尽,百年草至今青。

未至岳州,亦描烟雨洞庭,一篇妙记传千古;甫临邓郡,便芬芳院,十幽湖泛百花。

《9》    【邓州乡土教材】探寻邓州历史文化之白牛镇传说故事篇

微信图片_20231023174445.png


  邓州城东北约15公里处,在个集镇叫白牛。为何集镇地起了个白牛的名字呢,这里边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相传西汉时期,南阳郡设在邓州城。太守召信臣勤政爱民,看到邓州缺水浇地,便想方设法兴修水利工程。白牛周围多是漫坡,每逢雨季,四面八方的水都涌向地势低洼的白牛,被召信臣称之为九江汇流,常常积聚不散,甚至泛滥成灾,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召太守动员百姓搬迁,他想在下游修一条坝拦水浇地。

  俗话说:“熟土难离”,不少人舍不得这片肥沃的宝土——这儿地里长出的大白菜吃着没有筋,一有特产远近闻名;二临邓州至南阳的官马大道,交通方便,所以大部分百姓仍然留居不迁。

 有一年天下连阴雨,瓢泼碗倒直下九九八十一天。百姓们虽然天天烧香、夜夜许愿,乞求老天爷保佑,但雨仍然不住点,下得沟满河平,到处一片汪洋,四面八方的水仍然朝这里涌来,老百姓的房屋多有倒塌,人心慌乱。

   正在危急时刻,一道电闪中,只见一头巨大的白牛踩水而来,通身似雪一样白得发亮,双角恰似一双犁头,两眼发出电一样的亮光。只见大白牛在大水中央四下一望,便看清了水的流向。这时它把头低下去,双角插入泥水中,蹬腿弓身猛力朝前拱去,一趟过去就是一道河沟,泥堆土坎统统都被豁开,大水顺着拱开之处汹涌而下。没有多大时候,拱开几道长沟,水便倾泻出去,水位迅速下降。逃难的人们这才敢回家。有人顺岸边寻找大白牛,只见泥巴地中有几个头大的蹄印,却不见了大白牛的影子。此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感激地说:真是救人苦难的神牛爷呀!

    大水退去之后,街东边低洼处被水冲成了大坑,隔断了从东边来的大道。因为水深坑大,桥也没法架,使过往的客商和行人无路行走,只能望水长叹,望街长叹。

 正当人们束手无策时,发现水面上有位银发如霜的老汉,架着一只木排,往岸边撑来。看着他年纪虽大,却十分精神,尽管木排上人多,还堆着不少货,老人撑起来却轻松稳当,边撑边笑着问问这、问问那,有时还逗逗小娃们,似乎毫不费劲儿。这里来往的人多,老汉从早撑到晚,从不歇闲,一连撑了好多天,一直到积水退去,路道畅通之后,老汉才留下木排,独自向远方走去。有人追着老汉,想看他家住哪里,再赶也赴不上。眼看着老汉走进一片树林里,等追进去一看,不见老汉的身影,只恍惚望见一只大白牛,从树林中向东方远去。

  从此,人们十分怀念这只救命的白牛神,把这个集镇改称为白牛以作纪念,把白牛拱开的几条水道称作旱九江。这个美好的传说世代流传着。


本文网址:http://xxlfgw.com/show.asp?id=1270